TOP

不用开刀也能接好骨头?一图读懂四肢骨折手法整复全流程

2025-06-05 15: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折,这个意外的伤痛,常常在不经意间降临。当四肢骨折发生时,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开刀手术。然而,有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不用开刀也能接好骨头,那就是四肢骨折手法整复。下面,让我们通过详细的步骤来了解这一神奇的过程。 

一、什么是四肢骨折手法整复 
四肢骨折手法整复,简单来说,就是医生通过双手的触摸和操作,在不切开皮肤的情况下,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这一技术凭借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手感,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让错位的骨头重新归位。与手术切开复位相比,手法整复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切口感染、出血等风险,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手法整复前的准备 
(一)详细评估骨折情况 
在进行手法整复前,医生会借助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详细了解骨折的类型(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部位(是上肢的肱骨、尺桡骨,还是下肢的股骨、胫腓骨等)以及移位程度(骨折断端的分离、成角、旋转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整复方案至关重要,就如同航海前确定航线一样,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告知他们手法整复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复位不成功、复位过程中引起疼痛等)以及预期的效果。同时,会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担忧,让患者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 

(三)准备复位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生会准备好复位所需的工具,如复位钳、牵引器等,用于辅助骨折复位。同时,还会准备好固定材料,如石膏绷带、夹板等,以便在骨折复位后对肢体进行固定,维持复位效果。这些工具就像是医生的 “得力助手”,在整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为了减轻患者在复位过程中的疼痛,使肌肉松弛,便于操作,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的有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中;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阻断特定神经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对于儿童或不配合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麻醉就像是一把 “温柔的锁”,锁住了疼痛,为顺利复位创造了条件。 

三、手法整复的具体操作 
(一)拔伸牵引 
这是手法整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医生和助手分别握住骨折肢体的近端和远端,沿着肢体的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克服肌肉的收缩力量,将骨折断端拉开,纠正骨折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这一过程就像是拔河比赛,双方力量均衡,使骨折断端逐渐分离,为后续的复位创造空间。例如,在肱骨骨折的复位中,医生会一手握住患者的肩部,助手握住患者的肘部,缓慢而持续地进行牵引,直到感觉到骨折断端有松动迹象。 

(二)旋转屈伸 
当骨折断端存在旋转畸形或成角畸形时,医生会采用旋转屈伸的手法进行矫正。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将骨折远端肢体连同与之相连的关节一起,向特定的方向进行旋转和屈伸。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肌肉的拉力和关节的活动,使骨折断端的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恢复肢体的正常轴线。比如,在股骨髁上骨折的复位中,如果骨折远端存在向后成角畸形,医生会在牵引的同时,将患者的膝关节逐渐屈曲,利用腓肠肌的牵拉力量,使骨折远端向前移动,从而纠正成角畸形。 

(三)端提挤捺 
在骨折的短缩、旋转和成角移位得到初步矫正后,医生会进一步矫正骨折断端的侧方移位。前后侧(即掌背侧)移位用端提手法,医生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骨折近端,向上端提,使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前后位置。内外侧(即左右侧、尺桡侧)移位用挤捺手法,医生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两拇指分别挤压移位的骨折端,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这一手法就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医生凭借着精准的手感和丰富的经验,对骨折断端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达到理想的复位状态。 

(四)夹挤分骨 
对于尺桡骨、胫腓骨等两骨并列发生的骨折,由于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骨折段容易互相靠拢。此时,医生会采用夹挤分骨的手法。用两手拇指及示指、中指、环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夹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开,恢复两骨之间的正常间距,从而使远近骨折段相应稳定,便于进一步复位。这一手法就像是一把 “分离器”,将紧密靠拢的骨折断端巧妙地分开,为骨折的顺利复位奠定基础。 

(五)拿捏合拢 
在经过上述一系列手法操作后,对于斜型或螺旋型骨折,或有数个骨折块的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之间可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为了使骨折面紧密接触,促进骨折愈合,医生会用拿捏合拢的手法。术者可用一手固定骨折远段(助手固定近段),另一手拿推骨折端,先从四周反复拿捏,使骨折断端初步稳定,然后两手掌部贴于骨折处,收聚合拢,使骨折断端骨面紧密接触,增强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这一手法就像是将拼图的碎片精准地拼接在一起,让骨折断端紧密贴合,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六)按摩舒筋 
骨折不仅会导致骨骼的损伤,还常常伴有周围肌肉、肌腱、血管等软组织的损伤。在骨折整复完成后,医生会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按摩舒筋。以拇指的指腹,沿着肌肉、肌腱的走向,轻柔缓慢地揉摩。通过按摩,使骨折周围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舒展通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这一手法就像是给受伤的肢体做一次 “温柔的呵护”,帮助软组织尽快恢复生机,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手法整复后的固定与复查 
(一)固定 
骨折复位后,为了维持复位效果,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需要对肢体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医生会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例如,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四肢骨折,可能会选择石膏固定。将石膏绷带浸泡在水中,待气泡排尽后取出,轻轻挤出多余水分,然后按照肢体的形状,从肢体的一端开始,将石膏绷带环绕肢体逐层缠绕,注意保持松紧适度,每一圈石膏绷带应重叠 1/3 - 1/2。在关节部位塑形,以保证关节的功能位或特定的位置。固定完成后,等待石膏自然干燥。固定就像是给骨折的肢体穿上了一件 “坚固的铠甲”,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 

(二)复查 
在骨折固定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X 线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骨折愈合的情况如何。一般来说,在骨折后的 1 - 2 周内需要进行第一次复查,之后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可能每 2 - 4 周复查一次。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骨折断端有移位或愈合不良等情况,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就像是给骨折愈合过程装上了 “监控器”,让医生和患者能够及时了解骨折的恢复情况,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五、手法整复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一)适用范围 
四肢骨折手法整复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的骨折类型,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等,手法整复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对于一些儿童骨折,由于儿童骨骼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手法整复联合适当的固定,多数情况下能够使骨折顺利愈合,且对肢体功能的影响较小。 

(二)局限性 
然而,手法整复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四肢骨折。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等,手法整复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此时可能需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外,手法整复的效果还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骨折复位不满意、再次移位等情况发生。 

四肢骨折手法整复是一项具有独特优势的治疗技术,它为众多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四肢骨折手法整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骨折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卢文锋 山城积善中医医院 骨伤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