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生物力学作为眼科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角膜生物力学在诊断相关眼病及监测术后角膜扩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能够筛查早期圆锥角膜、监测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并预测青光眼视野的进展等。在眼科疾病的诊疗领域,圆锥角膜是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隐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角膜生物力学这一概念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钥匙”,不仅能够打开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大门,还能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成为守护视力的强大助力。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角膜生物力学与圆锥角膜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圆锥角膜:隐匿的视力 “杀手”
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中央或旁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而致盲;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水肿消退后遗留瘢痕。该病好发于青春期,40岁左右逐渐趋于稳定,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揉眼、过敏、圆锥角膜家族史和基因多态性。圆锥角膜患者发病年龄小,视力下降较为明显,对学习和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圆锥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早期圆锥角膜,近视和散光不明显,角膜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矫正不佳,此时角膜接触镜可以根据患者的角膜形态定制镜片成为患者提高矫正视力的主要方式。
角膜生物力学:揭示角膜健康的内在奥秘
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是由其独特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角膜由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五层结构组成,其中基质层约占角膜厚度的 90% ,是维持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关键部分。基质层由大量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细胞外基质构成,这些胶原纤维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强度和弹性的网络结构,赋予角膜抵抗眼内压力、维持形态稳定的能力。
正常状态下,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处于动态平衡,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的机械刺激和眼内压力的作用。但在圆锥角膜的发病过程中,角膜内的胶原纤维会逐渐发生降解、断裂,细胞外基质成分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角膜的硬度降低、弹性减弱,生物力学性能失衡。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往往早于角膜形态和厚度出现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在圆锥角膜的早期,当常规检查手段还难以发现角膜的异常时,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检测角膜生物力学性能,能够深入了解角膜的健康状况,为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角膜生物力学检测: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 “利器”
检测原理与方法
角膜生物力学检测是基于先进的光学和力学原理,对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眼反应分析仪(ORA)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等设备。ORA是首个在体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设备,具有自动化的XYZ定位系统,可精确对准角膜顶点进行测量,原理是利用空气脉冲动态双向压平角膜,光电信号记录角膜双向压平的时间点,测量2次压平时的压力P1、P2。Corvis ST通过自动喷出的脉冲气流对角膜实现2次压平,由Scheimpflug高速相机以4 330帧/s的拍摄速度记录角膜形变过程,获得角膜动态反应参数、波形图及形变视频表征角膜生物力学特性。
提高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优势
与传统的检查方法,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相比,角膜生物力学检测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圆锥角膜发病初期,角膜的形态和厚度可能仅有轻微改变,甚至肉眼无法察觉,但此时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可能已经开始下降。角膜生物力学检测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就发出预警信号。此外,角膜生物力学检测还能与其他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当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表面出现轻微异常,而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基本正常时,若角膜生物力学检测发现相关指标异常,就能进一步佐证圆锥角膜的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物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及生物力学参数分布的重叠性,单一的生物力学参数并不能准确区分圆锥角膜或早期圆锥角膜,应结合其他参数一起评估。
预测近视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圆锥角膜患者常伴有高度不规则近视及散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屈光不正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其潜在关联的本质仍未被充分理解。最新研究发现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近视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其在屈光不正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与轻中度近视患者相比,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显著降低,且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可以预防近视和散光的发展并与近视发展存在因果关系,有望成为预测近视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同时发现角膜补偿眼压(IOPcc)升高则是近视的风险因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对不同的屈光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因果效应。
疾病进展评估的参考物
角膜交联术(CXL)以核黄素(维生素B2)作为光敏剂,应用紫外线A(UVA)照射角膜(含扩张区域),诱导角膜基质内部结构形成光化学交联,从而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治疗性CXL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角膜扩张的进展,主要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角膜扩张等扩张性角膜疾病。角膜交联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巧妙地运用光化学效应强化角膜组织。在激光能量激发下,核黄素促使角膜基质层中的胶原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更坚固的“桥梁”网络。这一过程显著增强了角膜的生物力学强度和硬度。通过检测角膜生物力学随时间变化,可以用于分析圆锥角膜进展和评估角膜交联手术效果,以便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望未来:角膜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角膜生物力学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未来,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算法将不断涌现,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对角膜生物力学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有望揭示更多潜在的生物力学标志物,为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指标。
此外,角膜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将应用于圆锥角膜的诊疗,还可能在其他角膜疾病(如角膜扩张性疾病、角膜外伤修复评估等)以及近视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角膜生物力学将为眼科疾病的诊疗带来更多突破,为患者的视力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角膜生物力学与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紧密相连,它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圆锥角膜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无论是早期诊断的 “预警”,还是个性化治疗方案的 “定制”,角膜生物力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医学科普博主,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角膜生物力学的重要性,重视眼部健康,在面对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时,能够借助先进的医学技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共同守护我们的清晰视界。
(杨凯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