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孕妈和胎儿的健康都存在严重威胁。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中医也有着独特且有效的应对妙法,帮助孕妈打赢这场“战役”。
中医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孕妇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密切相关。孕期女性身体经历特殊变化,阴血下聚养胎,阳气相对偏亢,若加之情志不舒、饮食不节等因素,易致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或脾虚湿盛等病理状态,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从生活调理层面,中医强调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孕妈应保证充足睡眠,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让身体顺应自然节律,有助于气血的恢复与平衡。每日适当进行轻柔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经络,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耗气伤津。同时,情志调节也至关重要。孕期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因为情志舒畅能使气机调畅,维持血压稳定。
饮食方面,中医依据辨证施食。对于肝阳上亢型孕妈,多表现为头晕目眩、烦躁易怒,饮食上宜清淡,可多食用芹菜、绿豆、梨等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粥,将芹菜切碎与粳米同煮,既营养丰富又有助于平肝清热。肝肾阴虚者,常有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可选用枸杞、山药、黑芝麻等滋阴补肾之品,像枸杞炖乌鸡,能滋补肝肾,改善体质。而脾虚湿盛型孕妈,若出现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则可食用薏仁、赤小豆、冬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仁汤,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缓解病情。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对于肝阳上亢者,天麻钩藤饮加减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其中天麻、钩藤能平肝熄风,石决明潜阳降逆,搭配其他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肝肾阴虚者,杞菊地黄丸等方剂可滋养肝肾,菊花、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熟地、山茱萸等补肾填精。脾虚湿盛时,参苓白术散等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改善脾虚湿困状况。此外,中医还有穴位按摩疗法。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可平肝熄风、疏肝理气,用手指轻轻按压或按揉,每次 3 - 5 分钟,每日数次,有助于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不适。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按摩此穴能滋肾清热、引火下行,对肝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炎有调节作用,可睡前用温水泡脚后按摩,效果更佳。
中医妙法从生活各方面入手,调节孕妈身体整体状态,辅助降低血压,减少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危害,为孕妈的健康孕期保驾护航,让她们能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需注意,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每个孕妈的情况不同,应在专业中医师的准确辨证下,选择合适的方法,且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必要时结合西医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石爽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产二科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