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听过 “血管堵了”“血液太黏稠” 这样的说法,这些都与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 —— 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病理过程,它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越积越多,最终可能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不过,动脉硬化并非不可控,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接下来,就从四个关键方面为你解析预防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膳食:为血管 “减负”
俗话说 “病从口入”,不合理的饮食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诱因之一。想要预防动脉硬化,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给血管 “减负”。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这类脂肪常见于动物油、油炸食品、糕点和加工肉制品中。建议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替代动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在肠道中与胆固醇结合,促进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例如,每天吃一个苹果、适量燕麦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减少钠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血管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在烹饪时可以用香料、柠檬汁等代替部分盐来调味,同时少吃腌制食品、咸菜等高盐食物。
二、科学运动:让血管 “动起来”
运动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一剂 “良药”,它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
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加速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快走为例,保持每分钟 100 - 120 步的速度,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就能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结合力量训练:除了有氧运动,适当进行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每周可进行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钟。
养成运动习惯:运动贵在坚持,即使工作繁忙,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活动身体,如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工作、伸展身体等。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 10 分钟。
三、健康生活习惯:呵护血管的 “隐形卫士”
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血管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基础。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的弹性,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必要措施。如果有吸烟习惯,应尽早戒烟;饮酒则要适量,男性每天饮用酒精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进而引发血压、血糖波动,增加血管病变的风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保护血管健康。
控制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四、疾病管理:早发现,早干预
某些慢性疾病是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会使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压力,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会导致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高血糖则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三高” 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关键。
关注其他疾病:除了 “三高”,肥胖、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与动脉硬化相关。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18.5 - 23.9 之间,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动脉硬化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积极管理疾病,我们就能为血管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远离动脉硬化带来的危害。记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现在开始行动,为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从多维度阐述了预防动脉硬化的方法。若你还想深入了解某方面内容,或有其他健康科普需求,欢迎随时和我说。
(付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