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疝前兆:瞳孔不等大+喷射性呕吐的夺命组合

2025-04-05 08: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孩子刚才突然剧烈呕吐,现在右眼瞳孔比左眼大了一倍!”在儿科急诊室,5岁脑外伤患儿小宇的妈妈声音颤抖地描述着病情。值班医生迅速掀开孩子眼皮,发现右侧瞳孔散大至6mm且对光反射消失,结合患儿昏迷、呼吸节律不规则的表现,立即判断为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并启动紧急手术流程。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真相:瞳孔不等大与喷射性呕吐的组合,是脑疝即将发生的“死亡警报”。据统计,儿童脑疝若未在1小时内干预,死亡率高达80%,而早期识别前兆可使生存率提升至60%以上。

一、脑疝:颅内压失衡引发的“脑组织移位危机”

脑疝的本质是颅内压(ICP)急剧升高导致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进而压迫关键神经血管结构。儿童因颅缝未闭合、脑组织含水量高(占体重的10%-12%,成人仅2%)等特点,更易发生脑疝,常见类型包括:

1.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 发生机制:一侧颅内占位(如血肿、肿瘤)导致同侧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对侧移位,压迫中脑、动眼神经和大脑后动脉。

· 儿童特点:因颅骨弹性大,早期可能无明显颅缝分离,但脑组织移位速度更快(成人平均4小时达高峰,儿童仅1-2小时)。

2.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 发生机制:后颅窝占位(如小脑出血、肿瘤)导致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下移位,压迫延髓和上颈髓。

· 儿童特点:因延髓发育未成熟,呼吸中枢对压迫更敏感,可在数分钟内引发呼吸停止。

案例:3岁女孩小美因脑炎导致左侧颞叶肿胀,2小时内从嗜睡发展为昏迷,急诊头颅CT显示左侧颞叶钩回疝,中线结构右移8mm,紧急去骨瓣减压术后恢复良好。

二、夺命组合:瞳孔不等大与喷射性呕吐的“协同杀伤”

脑疝前兆的典型表现为动眼神经受压+颅内压急剧升高的双重效应,具体机制如下:

1. 瞳孔不等大:动眼神经的“求救信号”

· 解剖基础:动眼神经(Ⅲ对脑神经)从大脑脚脚间窝穿出,走行于小脑幕切迹附近,易被移位的脑组织压迫。

· 表现特征: 

· 患侧瞳孔散大(直径>4mm):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受压最早、最敏感。

· 对光反射消失: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无收缩反应。

· 进展顺序:先缩小(早期动眼神经刺激)→散大(持续压迫导致神经麻痹)→双侧散大(脑干功能衰竭)。

· 儿童鉴别点:需与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药物(如阿托品)中毒鉴别,后者无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升高表现。

2. 喷射性呕吐:颅内压的“爆炸式释放”

· 发生机制:颅内压>20mmHg时,压力传导至延髓呕吐中枢,引发无先兆的剧烈呕吐,呕吐物呈喷射状喷出数米远。

· 儿童特点: 

· 频率更高:因婴幼儿前囟和颅缝未闭合,早期可通过颅缝扩张缓冲压力,但一旦突破临界点,呕吐会更突然、更剧烈。

· 伴随症状:常伴头痛(婴幼儿表现为抓头、哭闹)、前囟饱满(婴儿)、血压升高(收缩压>年龄×2+80mmHg)。

案例:8岁男孩小强因颅脑外伤后呕吐,家长误以为“消化不良”,未及时就医。3小时后患儿出现右侧瞳孔散大、呼吸浅慢,急诊CT显示左侧硬膜外血肿伴小脑幕切迹疝,虽行手术清除血肿,但因延髓受压时间过长,遗留永久性呼吸功能障碍。

三、急救处理:与时间赛跑的“黄金1小时”

发现孩子出现瞳孔不等大+喷射性呕吐后,家长需立即启动“三步急救法”: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

· 将患儿置于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腔呕吐物。

· 若患儿意识丧失,需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但避免过度后仰(可能加重脑疝)。

· 禁忌:盲目催吐或灌肠,可能引发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2. 降低颅内压:家庭版的“临时减压”

· 抬高床头:将床头抬高30°(婴儿可用毛巾垫高肩部),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

· 避免刺激:减少哭闹、咳嗽(Valsalva动作会升高胸内压,间接升高颅内压)。

· 药物限制:禁止自行使用甘露醇或激素(需严格掌握剂量和输液速度,否则可能引发低血压或电解质紊乱)。

3. 紧急转运:把握“手术黄金期”

· 转运指征: 

· 瞳孔不等大持续5分钟以上。

· 喷射性呕吐>2次/小时。

· 意识水平下降(从清醒到嗜睡或昏迷)。

· 途中监护: 

· 持续监测呼吸、脉搏(脑疝晚期可出现呼吸骤停)。

· 记录瞳孔变化(每15分钟1次),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

四、预防策略:构筑儿童脑健康的“防护网”

1. 头外伤管理:24小时内的“危险观察期”

· 儿童跌倒或撞击头部后,即使无皮肤破损,也需观察72小时(尤其是前24小时)。

· 预警信号:反复呕吐、嗜睡、烦躁不安、前囟饱满(婴儿),需立即就医。

2. 感染控制:及时阻断脑炎/脑膜炎的进展

· 发热伴头痛、呕吐时,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 关键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需在降颅压后进行,避免诱发脑疝)。

3. 慢性病管理:控制先天性脑畸形的风险

· 对有脑积水、颅缝早闭、Chiari畸形等疾病的儿童,需定期复查头颅CT/MRI。

· 手术指征:脑室扩大(Evans指数>0.3)、颅缝分离>3mm时,需尽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颅骨重建术。

从瞳孔的微小变化到喷射性呕吐的剧烈爆发,脑疝前兆的“夺命组合”是大脑发出的最后警报。通过科学识别预警信号、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和系统预防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将这场“脑组织移位危机”转化为孩子生命中的一次“有惊无险”——因为每一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都是对生命奇迹的最好诠释。

(刘振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重症监护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