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肌骨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手段,在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的四个标准区域及其扫查要点。
一、膝前区扫查
1. 解剖结构
膝前区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肌腱、髌腱、髌上囊、髌前区滑囊以及股骨滑车处软骨等重要结构。股四头肌腱由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腱组成,是膝关节重要的伸膝装置。
2. 扫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轻度屈曲(约30度)。使用高频线阵探头(7-15MHz)进行纵切和横切扫查。纵切面扫查时,探头沿股四头肌腱长轴方向放置;横切面扫查时,探头垂直于肌腱方向放置。
3. 常见病变
股四头肌腱病变 :包括肌腱炎、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超声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减低或纤维结构紊乱。
髌腱病变 :常见于跳跃运动员,表现为髌腱近端增厚、回声不均。
滑囊炎 :髌上囊积液厚度超过2mm提示异常。
二、膝内侧区扫查
1. 解剖结构
膝内侧区主要包括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和鹅足腱等重要结构。内侧副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
2. 扫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轻度外旋。探头沿韧带长轴方向放置进行纵切扫查,然后旋转90度进行横切扫查。内侧半月板位于股骨与胫骨之间,呈三角形高回声结构。
3. 常见病变
内侧副韧带损伤 :超声表现为韧带增厚、回声减低或连续性中断。
内侧半月板损伤 :表现为半月板内异常低回声区或半月板突出。
鹅足滑囊炎 :表现为鹅足腱周围液性暗区。
三、膝外侧区扫查
1. 解剖结构
膝外侧区主要包括外侧副韧带、髂胫束和外侧半月板等结构。外侧副韧带呈条索状,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头。
2. 扫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轻度内旋。探头沿韧带长轴方向放置进行纵切扫查。检查外侧半月板时,需注意其与外侧副韧带的关系。
3. 常见病变
髂胫束综合征 :表现为髂胫束增厚、回声减低。
外侧副韧带损伤 :多见于膝关节内翻损伤。
外侧半月板囊肿 :表现为半月板旁囊性占位。
四、膝后区扫查
1. 解剖结构
膝后区主要包括腘窝内的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等结构。
2. 扫查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轻度屈曲。首先用横切面扫查腘窝,确认血管神经位置,然后用纵切面详细评估各结构。检查腓肠肌内侧头时,需注意其与半膜肌的关系。
3. 常见病变
贝克囊肿 :表现为腓肠肌-半膜肌滑囊扩张,内可见分隔或游离体。
腘窝囊肿破裂 :表现为小腿后方弥漫性液性暗区。
神经卡压 :表现为神经增粗、回声减低。
五、扫查技巧与注意事项
双侧对比检查 :推荐首先检查无症状侧或症状较轻的一侧,有利于异常声像图的识别。
动态检查 :观察肌腱或韧带时,应在被动活动关节的同时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损伤。
探头选择 :一般使用7.5MHz以上的高频线阵探头,肥胖患者或深部结构检查时可选用5MHz探头。
扫查切面 :每个区域都应进行长轴和短轴两个切面的扫查,必要时进行三维重建。
伪像识别 :扫查时注意随时调整探头角度,使声束与所检查结构垂直,以避免各向异性伪像。
六、临床应用价值
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
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检查
能够实时动态观察关节活动状态
分辨率高,可显示0.1mm的细微结构
价格低廉,适合任何年龄人群
可在患者做各种动作和体位下进行检查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超声可早期发现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和骨赘形成。正常关节透明软骨超声上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带,退变时可见软骨变薄、表面不规则。
对于运动损伤,超声可准确判断肌腱、韧带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皮肤、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和周围神经、滑囊等结构及其发生的病变。
七、总结
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应系统、全面,按照前区、内侧区、外侧区和后区四个区域依次进行。熟练掌握各区域的解剖结构和扫查技巧,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肌骨超声在膝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诊断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