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2025-07-07 19: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引言
心脏作为人体的核心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质量。然而,心脏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每年有近1800万人因心脏病而死亡。许多人对心脏疾病的初期症状不够重视,往往延误病情。其实,心脏病在发作前,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及时识别并响应这些信号,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让我们享有高质量生活。

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胸闷与胸痛
胸闷、胸痛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信号之一。通常是由于心脏缺血缺氧引起的,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病的表现。一般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其性质一般为压榨、闷塞、刺痛、烧灼等感觉,也可能伴有憋气、呼吸困难等。时间上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也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数小时。诱因一般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等有关,也可能在安静时发生。如果出现了胸闷、胸痛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卧下,放松呼吸,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出汗、恶心、呕吐、晕厥等,应立即拨打120,寻求急救,以免延误治疗。

呼吸困难
活动后尤为明显,可能源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喘息,尤其在运动或躺下时更为明显。若呼吸困难持续存在,特别是在休息状态下,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性。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一般位于胸部,也可能感觉到喉咙、鼻子、口腔等部位的不适。性质一般为呼吸急促、喘息、憋气、呼吸浅表等感觉,也可能伴有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等。诱因一般与体力活动、卧位、气候变化、感染、过敏等有关,也可能在安静时发生。

心悸与心跳不齐
心悸是指患者感到心跳加速、跳动不规则或有力。心律不齐则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奏或速率异常,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其特点位置一般位于心前区,也可能感觉到颈部、耳朵、腹部等部位的搏动。性质一般为跳动过快、过慢、过强、过弱、不规则、停顿、漏跳等感觉,也可能伴有气短、胸闷、头晕等。时间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也可能反复发作,或持续数小时。诱因一般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咖啡因、酒精、药物、疲劳、缺氧等有关,也可能在安静时发生。如果出现了心悸的症状,应先平静下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率和心律,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或者心律不规则,应及时就医,做心电图等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极度疲劳
不明原因且持续的疲乏,可能反映心脏功能下降。心脏功能下降时,身体各部位得到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减少,导致患者容易感到疲劳和无力,这种疲劳感可能无法通过休息完全缓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甚至数月,身体会发出如极度疲劳等微妙警报,却常被误认为「劳累」或「小毛病」而忽视。

水肿
下肢或脚踝肿胀,可能是心脏泵血功能减弱的迹象。心脏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液体在体内潴留,尤其是下肢、脚踝和脚部,这种水肿可能伴有压痛和沉重感。

头晕与晕厥
心脏供血不足可引发此类症状。头晕、眩晕是指感觉自己或周围的物体在旋转或摇晃,或者感觉失去平衡。可能是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心律失常、低血压、贫血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不同人群症状差异
心血管事件的预警症状具有人群差异。女性心血管事件的预警症状更多,而且女性将疲劳作为主要预警的比例远高于男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发生「无痛性」或非典型症状心梗的比例更高。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任何「不对劲」的感觉都应高度警惕。

判断预警症状的要点
新发或模式改变
判断是普通症状还是预警症状,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这些症状是新出现从未体验过的,或者原有症状的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例如,以前只在爬楼梯时胸闷,现在安静时也感到不适;疲劳感休息后也无法缓解)。这种「变化」比症状本身更能提示潜在的心脏问题。

组合出现更危险
当多个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异常的疲劳感伴随着夜间睡眠障碍和肩背不适、喉咙发紧,这种组合的警示意义大于单一症状。

时间窗口
这些预警信号通常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天、数周甚至一两个月就开始出现,并可能呈现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的趋势。例如,那种异常的疲劳感或轻微的胸部/其他部位不适,可能在几周内时有时无,但频率和强度在不知不觉中增加。

应对措施
中医建议
从中医角度,心脏被视为生命的主宰,其健康与气血运行紧密相关。针对心脏养护,中医建议:一是饮食调整,减少油腻、高盐食物,多吃蔬果,保持饮食均衡;二是情志调养,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心态平和;三是适量运动,适度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脏功能;四是中药调理,根据个人体质,选用如丹参、三七等草药活血化瘀;五是穴位按摩,常按内关、神门等穴,有益心脏功能调节。

日常保健
定期体检,通过心电图、血压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心脏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学习减压技巧,如冥想、瑜伽等。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心脏病发作时的急救知识。还可以尝试太极、气功等中医养生方法,提升心脏功能。

结语
心脏健康至关重要,我们要重视身体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对任何心脏不适信号都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是关键。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有家族史者等,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守护好我们的心脏。

(贺娜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