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为何能预防心脏病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脏病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主要基于以下作用机制:
·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血栓烷A2)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 抗炎作用:炎症在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如素、白三烯等的释放。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稳定斑块,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促进血管舒张,增加血流灌注,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调节血脂:虽然阿司匹林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但它可能对血脂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的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以下是一些适合的人群:
· 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符合特定条件的高危人群:
· 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年龄在50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 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哪些人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
· 年龄因素:60岁以上没有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因为年龄较大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出血性脑卒中。无心血管病的80岁以上的人也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 健康状况:胃肠道黏膜出血人群,如胃溃疡、胃出血患者,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此外,过敏体质人群也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咨询医生: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服用以及确定合适的剂量。
· 关注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腹痛、黑便、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遵循用药时间和剂量: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不同的人群和病情,服用的剂量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与抗凝血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与某些降压药、降糖药合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如果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