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认为孩子容易积食,家长可以通过哪些简单方法帮助缓解?

2025-03-20 18: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看来,孩子积食是常见的脾胃失调问题,与他们 “脾常不足” 的生理特点相关。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完善,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易致食物积滞胃肠,引发不适。家长掌握简单中医方法,可有效缓解孩子积食,呵护脾胃。​

判断孩子是否积食不难。积食孩子多食欲不振,对食物兴趣缺缺,吃饭时含着不咽。口中有明显酸腐味,晨起更甚,因食物积滞发酵所致。舌苔厚腻,呈白或黄色,像覆盖一层污垢。部分孩子腹胀腹痛,肚子鼓鼓的,按压有痛感。积食还影响睡眠,孩子易翻来覆去、咬牙、出汗多,甚至 “睡卧不宁”。有些孩子大便异常,或干燥秘结,或稀溏但气味酸臭,这些都是积食典型表现。​

发现孩子积食,可先从饮食调理入手。中医强调 “食养为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这类食物难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可给孩子准备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粥等清淡食物,它们易消化且健脾养胃。山楂能缓解积食,中医认为其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可消食化积。家长可用新鲜山楂煮水,加少量冰糖给孩子喝,也可将山楂、麦芽、神曲同煮成 “三仙饮”,促进消化。饮食调理要遵循 “少量多餐”,避免孩子一次吃太多,别在积食时强迫进食,以免加重不适。​

推拿按摩是缓解积食的常用中医方法,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家长可在家进行。推脾经:脾经在孩子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直线。家长用拇指指腹从指尖向指根直推,每次 100-300 次,能健脾和胃、促消化。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按,每次 100-200 次,可消食化积。顺时针按摩腹部: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按,每次 5-10 分钟,能促胃肠蠕动,缓解腹胀。按揉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按揉 100-200 次,力度以孩子感轻微酸胀为宜,可健脾益胃。​

生活习惯调整对缓解积食很重要。中医认为 “动则生阳”,适当运动能促脾胃运化。家长可带孩子散步、慢跑、玩耍,每天 30 分钟左右,增强体质且促胃肠蠕动。但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最好饭后 1 小时再进行。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中医强调充足睡眠能让身体休息,助脾胃功能恢复。还要注意腹部保暖,“寒邪伤脾”,腹部受凉会影响脾胃运化,加重积食。家长要随天气给孩子添衣,夜间注意盖好腹部。​

积食症状较明显的孩子,可采用简单外治法。用温热毛巾热敷腹部,温水浸湿拧干后敷 10-15 分钟,能促腹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腹胀腹痛。也可艾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 4 寸,艾灸能温中健脾、和胃消积;足三里穴如前所述,艾灸这两穴可健脾消食。艾灸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每次 5-10 分钟,每周 2-3 次。​

家长还要注意日常喂养的 “度”。中医提倡 “饮食有节”,喂养遵循 “七分饱”,别让孩子吃太饱。添加辅食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单一到多种,让脾胃有适应过程。避免孩子吃太多零食,尤其饭前 1-2 小时,以免影响正餐食欲,导致饮食不规律,加重积食。同时,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减轻脾胃消化负担。​

总之,孩子积食常见,家长及时发现并运用这些简单中医方法调理,可有效缓解。若孩子积食严重,出现呕吐、高热、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就医。呵护孩子脾胃,需家长耐心细心,从日常点滴做起,让孩子远离积食,健康成长。

(李敏 林州市东岗卫生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