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法帮助孩子预防龋病?

2025-08-05 16: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龋病(俗称蛀牙)是最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不仅会带来疼痛影响进食,还可能影响恒牙的健康发育。作为家长,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能为孩子的口腔健康筑起坚实防线。其实,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些细节,就能大大降低孩子患龋病的风险。

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口腔清洁就该提上日程。很多家长觉得乳牙迟早会替换,没必要太在意,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乳牙龋坏不仅会让孩子疼痛难忍,还可能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甚至导致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对于还不会自己刷牙的婴幼儿,家长可以用指套牙刷或干净的纱布蘸温开水,每天早晚轻轻擦拭孩子的牙齿和牙龈,尤其是牙齿缝隙和牙龈边缘这些容易残留食物残渣的地方,每次擦拭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当孩子长出更多牙齿后,就该换成适合年龄的软毛牙刷,选择含氟量适宜的儿童牙膏 ——3 岁以下的孩子每次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3-6 岁的孩子使用豌豆大小,既能发挥氟的防龋作用,又能避免吞咽过多氟化物的风险。教孩子刷牙时,要采用正确的 “圆弧法”,让牙刷在牙齿表面轻轻画圈,同时别忘了清洁舌头表面,减少细菌滋生。很多家长容易忽略孩子的舌苔,其实舌苔上的细菌也会随着吞咽进入口腔,间接增加龋病风险。

饮食管理在龋病预防中同样关键。孩子们都喜欢甜食,但糖类是导致龋病的重要诱因 —— 细菌会利用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家长要控制孩子摄入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精制甜食的频率,而不仅仅是控制总量。比如,把每天吃几次糖改成每天吃一次,就能减少牙齿被酸性物质侵蚀的次数。同时,尽量让孩子在正餐时吃甜食,吃完后及时漱口,避免在两餐之间频繁吃零食。除了控制甜食,还要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苹果、胡萝卜、芹菜等,这些食物在咀嚼时能自然清洁牙齿表面,相当于给牙齿做了一次 “大扫除”。另外,要注意让孩子少喝碳酸饮料和果汁,这些饮品不仅含糖量高,还含有酸性成分,会双重伤害牙齿。如果孩子实在想喝,可以用吸管,让饮品尽量少接触牙齿,喝完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是预防龋病的重要环节,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喊牙疼时才去看医生,这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龋坏。建议从孩子 1 岁开始,每 3-6 个月带他们去看一次牙医,以便及时发现早期龋坏和潜在的口腔问题。医生还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等专业预防措施。窝沟封闭是在牙齿的窝沟处涂上一层高分子材料,阻止食物残渣和细菌进入,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 “防护衣”,尤其适合刚长出的恒牙。涂氟则是让氟化物附着在牙齿表面,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操作简单且无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很多家长担心涂氟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其实只要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控制好氟的用量,就是非常安全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习惯也能有效预防龋病。比如,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每次饭后用清水漱口 30 秒,能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入睡,会让他们含着奶瓶喝奶,这样牛奶中的乳糖会在口腔内发酵产生酸性物质,长时间侵蚀牙齿,容易导致 “奶瓶龋”。如果孩子实在需要安抚,可以在睡前用温开水漱口,然后再入睡。另外,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用品要专人专用,定期更换牙刷,一般建议每 3 个月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让孩子了解龋病的危害,培养他们主动维护口腔健康的意识,比如告诉孩子 “小虫子最喜欢吃牙齿上的糖,如果不刷牙,小虫子就会把牙齿蛀出洞来”,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并配合口腔清洁。

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养成良好口腔习惯至关重要。如果家长自己经常吃甜食、不认真刷牙,孩子也会模仿这些行为。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刷牙,营造全家关注口腔健康的氛围,比如设定固定的刷牙时间,让孩子觉得刷牙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牙齿状况,比如发现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斑点、孩子吃饭时经常塞牙或说牙疼,就要及时带他们去看医生,避免龋病进一步发展。

预防孩子龋病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但只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清洁、合理安排饮食、定期检查、培养良好习惯,并以身作则,就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牙齿,笑容更加灿烂。记住,孩子的口腔健康,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呵护。

(程广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学路儿童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