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梗急救黄金时间:家人突发胸痛时该怎么做"

2025-05-14 16: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家人突然捂住胸口、面色苍白、冷汗直冒时,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我国每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数超过100万,而其中约50%的患者因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而失去生命。医学界将心梗发作后的120分钟定义为“黄金抢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开通堵塞血管,可使心肌坏死面积减少40%,死亡率降低25%。本文将结合真实案例与权威指南,拆解家庭急救的每一步关键操作。

一、黄金120分钟:与死神赛跑的倒计时

2024年12月,上海某社区发生惊险一幕:68岁的张先生晨练时突发胸痛,家属立即拨打120并实施急救,从发病到血管开通仅用82分钟。术后复查显示,其心肌损伤范围控制在3%以内,三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这个案例印证了“时间就是心肌”的铁律——每延误1分钟,就会有约1%的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

心梗急救的120分钟被细化为三个关键节点:

院前阶段(0-30分钟):从症状发作到急救车抵达,需完成识别症状、就地急救、药物干预等操作。

急诊处置(30-90分钟):急救人员到达后,需在6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等初步诊断。

再灌注治疗(90-120分钟):从患者进入医院到血管开通,需通过溶栓或介入手术恢复血流。

二、家庭急救五步法:从识别到转运的全流程

第一步:30秒快速识别高危信号

当家人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典型表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像“石头压在胸口”),持续超过15分钟不缓解,可能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

伴随症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意识模糊,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心梗”(尤其糖尿病患者)。

高危人群特征:50岁以上男性/65岁以上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或既往有冠心病史。

真实案例:2025年3月,北京李女士误将丈夫的心梗症状当作“胃病”,让其服用胃药后休息,导致心肌坏死面积扩大至25%。这个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持续不缓解的胸痛都需警惕心脏问题。

第二步:2分钟完成就地急救

停止活动: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避免站立或行走增加心脏负荷。

解开束缚:松开领口、腰带,去除假牙,确保呼吸通畅。

体位调整:若患者出现呕吐,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意识清醒者可采取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

心理安抚:用平静的语气重复“救护车马上到”,避免患者因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耗氧。

第三步:3分钟药物干预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片(0.5mg),5分钟后可重复1次。禁忌:血压低于90/60mmHg、近期使用西地那非(伟哥)者禁用。

阿司匹林:确认无过敏史后,嚼服300mg(非肠溶片)。注意:避免与硝酸甘油同时服用,防止血压骤降。

速效救心丸:作为硝酸甘油替代方案,舌下含服10-15粒。

数据支持:研究表明,心梗患者早期使用硝酸甘油可使死亡率降低13%,阿司匹林可使血管再闭塞风险降低23%。

第四步:5分钟完成120呼叫

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清晰传达:

症状描述:“患者胸痛持续20分钟不缓解,伴有呕吐”

病史信息:“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氨氯地平”

精确位置:“XX区XX路XX小区3号楼2单元301,电梯运行正常”

现场准备:提前清理通道,准备医保卡、既往病历,派专人到小区门口引导救护车。

第五步:转运途中的持续监护

生命体征监测:每5分钟检查一次脉搏、呼吸,记录症状变化时间轴。

避免二次伤害:禁止自行驾车送医,防止途中颠簸或交通堵塞延误治疗。

决策辅助:若患者突发心跳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

三、破解三大认知误区:科学急救的关键

误区1:“等孩子下班再去医院”

真相:心梗后心肌细胞以每分钟1%的速度坏死,拖延1小时死亡率增加10%。即使症状在休息后缓解,仍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时可能发展为心梗。

误区2:“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就没事了”

真相:硝酸甘油仅能暂时扩张冠状动脉,无法溶解血栓。2025年《中国急性心梗诊疗指南》明确指出:所有疑似心梗患者均需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或介入手术。

误区3:“只有老年人才会心梗”

真相:我国心梗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患者占比已达8%。2024年杭州某医院收治的最年轻心梗患者仅28岁,其发病诱因包括长期熬夜、吸烟、肥胖。

四、预防胜于急救:构建家庭心血管防护网

风险评估: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CTA检查,计算“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分”。

饮食干预:采用DASH饮食模式(富含蔬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将盐摄入量控制在5g/天以下。

运动处方: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管理: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值<7%。

智能监测:使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当HRV值下降30%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需及时干预。

五、结语:急救知识是每个家庭的“生命保险”

在心梗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家庭急救的每一步都承载着生的希望。从识别症状的敏锐,到药物使用的精准;从呼叫120的冷静,到转运途中的坚守,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是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记住:您现在学习的每一个急救细节,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挽救至亲生命的关键力量。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家人的心脏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徐曼 原阳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