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崴脚急救黄金法则,冷敷热敷时间如何把控

2025-07-08 13: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崴脚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情况。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减轻疼痛、肿胀,促进恢复至关重要,其中冷敷和热敷的时间把控是关键所在。

一、崴脚后的急性期:冷敷为主(伤后 72 小时内)

崴脚发生后的 72 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和疼痛。冷敷的作用在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一)冷敷的具体操作

时机:崴脚后应尽快进行冷敷,最好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

材料选择: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或者用塑料袋包裹的冰块。如果没有现成的冰袋,可以将冰块放入塑料袋中,再裹上一层薄毛巾,防止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频率和时长:每次冷敷的时间控制在 15 - 20 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 3 - 4 次。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冷敷,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例如,在运动场上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将受伤的脚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然后迅速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为后续的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二、崴脚后的恢复期:热敷登场(伤后 72 小时后)

经过 72 小时的急性期处理,受伤部位的出血和渗出基本停止,此时进入恢复期。热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一)热敷的具体操作

时机:一般在伤后 72 小时后,当肿胀和疼痛开始减轻时可以进行热敷。但如果此时肿胀仍然非常明显,或者疼痛没有明显缓解,可以适当延长冷敷时间,推迟热敷。

材料选择: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或者热敷贴等。热毛巾的温度以感觉温热但不烫手为宜,热水袋则要包裹一层毛巾,防止烫伤皮肤。

频率和时长:每次热敷的时间约为 20 - 3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 - 4 次。热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避免烫伤。

比如,在崴脚后的第 4 天,如果肿胀有所消退,可以尝试用热毛巾敷在受伤部位。热敷后,可以配合适当的按摩和轻微的活动,如缓慢地转动脚踝,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

三、特殊情况与注意事项

皮肤状况:无论是冷敷还是热敷,都要密切关注皮肤的状况。如果皮肤出现苍白、青紫或者麻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或热敷,并咨询医生。

伤势判断:如果崴脚后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无法行走或者出现明显的畸形,可能是骨折或者严重的韧带损伤,应立即就医,不要自行处理。

循序渐进:在恢复期间,要从轻度的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总之,崴脚后的冷敷和热敷时间把控是一个细致而重要的过程。正确掌握冷敷和热敷的时机和方法,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让我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

(王鹏玉 郑州人民医院 骨科东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