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妊娠中晚期出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龄产妇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成因、危害、筛查方法及管理措施,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24至28周之间,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出的糖耐量异常。它与孕前已存在的1型或2型糖尿病不同,通常在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二、为什么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激素(如人胎盘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使母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如果孕妇的胰岛功能不能相应增加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三、哪些人群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以下因素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年龄≥25岁
-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5)
-有糖尿病家族史
-既往妊娠有妊娠期糖尿病史
-既往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
-多囊卵巢综合征
-久坐生活方式
四、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
-难产、剖宫产率升高
-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儿(体重≥4kg)风险增加,导致难产、产伤
-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儿畸形(尤其在孕早期血糖控制不良时)
-早产、死胎风险增加
五、如何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我国推荐所有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5.1 mmol/L
-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 mmol/L
-服糖后2小时血糖≥8.5 mmol/L
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六、妊娠期糖尿病如何管理?
1.饮食控制: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少量多餐,每天3餐+23次加餐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适量)
2.适当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血糖监测:
-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 mmol/L
4.药物治疗:
-若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可考虑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
-一般不推荐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作为首选
七、分娩及产后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分娩后612周应复查OGTT,评估糖代谢是否恢复正常
-即使恢复正常,也应每1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
-建议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母婴未来代谢性疾病风险
八、如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孕期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规律运动
-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尽早进行血糖筛查
九、结语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筛查、合理的饮食运动管理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大多数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保障母婴健康。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持续监测。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重视孕期健康管理,为自己和宝宝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王春霞 柘城县皇集乡卫生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