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作为女性生理健康的“晴雨表”,其规律与否往往牵动着女性的心。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 21 至 35 天,经期持续 2 至 8 天,经量适中且相对稳定。然而,诸多因素可能打破这一规律,引发月经周期异常。
压力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的常见“罪魁祸首”之一。现代生活节奏快,女性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或压抑状态下,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HPO 轴)的功能会受到干扰。下丘脑负责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进而调节卵巢的排卵功能与激素分泌。当压力过大时,HPO 轴失调,激素分泌失衡,可能出现月经推迟、提前或经量改变等情况。例如,一些职场女性在面临重大项目压力期间,会出现月经延迟或闭经现象,待压力缓解后,月经才逐渐恢复正常。
过度节食减肥也会对月经周期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采用极端节食的方式控制体重。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激素合成所需的原料供应。雌激素的合成需要脂肪作为原料,当体脂含量过低时,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引起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像有些年轻女孩盲目减肥,一段时间后发现月经几个月不来,这就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内分泌失调也是重要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常伴有雄激素升高、胰岛素抵抗等问题。高雄激素水平会抑制卵泡发育,导致排卵障碍,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稀发甚至闭经,还可能伴有多毛、痤疮等表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同样会影响月经,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调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会通过负反馈机制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与 HPO 轴之间的平衡,致使月经周期紊乱,可能出现月经频繁或稀少等症状。
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生殖器官局部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引发月经周期异常。
面对月经周期异常,女性应如何应对呢?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学会缓解压力,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精神负担。在饮食方面,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适当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水果等。
如果月经周期异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并可能建议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并配合药物治疗来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排卵;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进行相应的甲状腺治疗;若是药物引起的月经紊乱,在医生评估下调整用药方案。
月经周期异常不可小觑,它是女性身体健康状况的反映。女性朋友们应关注自身月经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应对月经周期异常问题,守护自己的生殖健康与整体健康。
(何英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石槽镇卫生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