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后,为什么医生总强调“尽早手术”?背后的3个关键原因

2023-11-17 10: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俗称“胯骨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严重创伤,尤其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常由摔倒引发。面对这类骨折,医生往往会建议“尽早手术”,甚至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24-48小时内手术。这让不少家属疑惑:老人年纪大、身体弱,手术风险高,为什么不能保守治疗?其实,“尽早手术”的背后,是对老年人身体特点和骨折特殊性的综合考量,核心是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康复质量。

一、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风险,比手术风险更致命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后,若选择保守治疗(如牵引、卧床静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通常3个月以上),而这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系列“致命并发症”:

• 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肌力量弱,卧床时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易淤积在肺部,引发肺炎。数据显示,长期卧床的老年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0%-50%,一旦出现重症肺炎,死亡率可大幅上升。

• 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卧床时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易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流至肺部,引发肺栓塞(俗称“肺梗”),短时间内即可危及生命。统计显示,保守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超过40%,肺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褥疮与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压迫臀部、背部皮肤,易导致局部缺血坏死(褥疮),而褥疮一旦感染,可能引发全身性败血症;同时,卧床时排尿不畅,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尽早手术(如人工股骨头置换、髓内钉固定)能让患者在术后1-3天内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大幅缩短卧床时间,从根源上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而言,“早下地”比“少折腾”更重要。

二、骨折特殊部位:转子区域血供差,保守治疗难愈合

股骨转子位于大腿骨(股骨)近端,是股骨头与股骨干连接的部位,这个区域以松质骨为主,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一旦发生骨折,断端血供容易受损,若采用保守治疗(仅靠牵引固定),断端难以稳定愈合,可能出现:

•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转子区域承受着身体的主要重量,保守治疗时断端易因轻微活动发生移位,导致愈合缓慢或愈合后形态异常(如腿短、髋内翻),后期走路会出现跛行、疼痛,甚至终身残疾。

• 长期疼痛与功能丧失:骨折未愈合前,即使轻微活动也会引发剧烈疼痛,患者不敢翻身、活动,进一步加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最终可能失去独立行走能力。

而手术通过内固定(如髓内钉)或关节置换,能快速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为愈合创造条件。尤其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即可实现关节功能的部分恢复,避免了“骨折不愈合”的风险,让老人能更快回归基本生活。对血供差、愈合能力弱的老年人来说,手术是“争取愈合机会”的关键。

三、老年人体质特点:身体机能“耗不起”,拖得越久风险越高

老年人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身体机能储备较差,就像“脆弱的天平”,一旦长期卧床,各项机能会快速衰退:

• 基础病加重:卧床导致活动量骤减,血糖、血压更难控制,心脏负担加重(卧床时回心血量增加),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急性事件。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血糖波动,增加感染风险;高血压患者可能因情绪焦虑、活动减少导致血压骤升。

• 营养不良与肌肉萎缩:疼痛、活动受限会导致食欲下降,加上老年人消化功能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同时,下肢肌肉因长期不活动会快速萎缩(“废用性萎缩”),即使后期骨折愈合,也可能因肌肉力量不足无法站立。

临床数据显示,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转子骨折)患者若延迟手术(超过72小时),死亡率会比早期手术者高出近一倍。这是因为拖延时间越长,身体机能消耗越严重,手术耐受力越差,反而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强调“尽早手术”,并非“冒险”,而是在评估身体条件后,抓住“身体尚能耐受手术”的窗口期,为后续康复争取机会。

总结:对老年人,“早手术”是“保安全、保功能”的最优解

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核心不是“要不要手术”,而是“何时手术”。对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来说,尽早手术(通常在伤后48-72小时内)能快速解决三大问题:减少长期卧床的致命并发症、提高骨折愈合概率、避免身体机能快速衰退。

当然,手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血糖、血压等基础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如选择创伤小的微创手术),将风险降到最低。家属不必因“老人年纪大”而过度恐惧手术,反而应理解: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而言,“拖延”可能比“手术”更危险,抓住治疗黄金期,才能让老人更快、更安全地站起来。

(孟凡国 舞阳县中心医院 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