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降血压从“根源”入手,打破高血压“魔咒”

2024-04-17 19: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生活中,高血压犹如一道阴霾,笼罩着无数人的健康。西医降压,常聚焦于药物对血压数值的直接调控,而中医降血压,则秉持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试图从“根源”入手,打破这顽固的高血压“魔咒”。

中医认为,高血压并非简单的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其根源往往深植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体质偏颇等皆是滋生高血压的“土壤”。

情志因素首当其冲。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愤怒,会使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就如同紧绷的琴弦,久了便会失去弹性,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气血上冲,血压随之升高。此时,中医通过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之法,选用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配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调节人体的情志平衡,让肝气条达,气血顺畅,血压也就能逐渐平稳。

饮食不节亦是关键。现代人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物,脾胃运化不及,痰湿内生,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血压升高。中医强调清淡饮食,少食油腻、高盐、高糖之物,同时运用健脾祛湿、化痰通络的中药,如茯苓、白术、半夏等,恢复脾胃功能,消除痰湿,使气血流通无阻,血压自然下降。

劳逸失度同样不容忽视。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耗伤正气,肾阴亏虚,肝阳失潜。中医注重作息规律,提倡适度休息,并采用滋养肝肾之阴的方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等,补益肝肾,使阴阳平衡,血压得以控制。

从经络角度看,高血压与经络气血不畅密切相关。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太冲、涌泉、曲池等,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刺激此穴可平肝泻火;涌泉穴能引火归元,滋肾潜阳;曲池穴可清热泻火,降压效果显著。这些外治法无需服药,却能起到调节身体机能、降低血压的作用,彰显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降血压,更注重个体差异。不同体质、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肝阳上亢者,侧重平肝潜阳;痰湿壅盛者,着重化痰祛湿;阴虚阳亢者,滋养肝肾为主。这种精准的辨证论治,如同量身定制的服装,贴合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直击高血压的根源。

然而,中医降血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患者耐心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才能逐步打破高血压的“魔咒”,重拾健康生活。

总之,中医降血压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从根源上探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通过调节情志、饮食、作息,疏通经络,辨证用药,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条绿色、自然、可持续的治疗途径,让人们在对抗高血压的道路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张瑞丰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弓庄村卫生所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