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吃药、运动、复查:慢性病“三件套”,你做对了吗?

2025-05-14 16: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有人说,慢性病就像是“住在你身体里的长期租客”,不吵不闹,但哪天你疏于管理,它就可能把房子点了。于是,医生苦口婆心送上“慢病三件套”——吃药、运动、复查,活脱脱像给你配了个随身保镖队。但问题来了,你真的会用这三件套吗?有人吃药像吃糖豆,有人运动堪比极限挑战,还有人复查全靠“缘分”。今天我们就来认真“拆解”这三件套,看看你有没有用对打开方式!

一、吃药不是“吃糖”,瞎吃也不行

很多慢性病患者一听“吃药”,就觉得自己被贴上了“有病”标签,心理上一百个不愿意。更有人自作主张,今天觉得没啥事儿就停药,明天血压一高又加倍补回来,仿佛在玩“身体探险游戏”。

身体可不是儿戏。

以高血压为例,你可能“感觉”很好,但血压在悄悄“搞破坏”,就像“隐身刺客”潜伏在血管中。一不注意,心梗、脑卒中就找上门来。糖尿病也一样,不按时吃药,血糖就悄悄“养成怪兽”,悄悄吞噬你的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

吃药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1、定时定量:设个闹钟、贴个便签,别指望“记性”战胜“病性”。

2、不要擅自更改剂量:觉得药吃久了没感觉?那是因为药有效,不是病好了。

3、和医生好好配合:每次复诊别光说“还行”,真实反馈能帮医生“调兵布阵”。

记住一句话:你吃的不是药,是未来的你!

二、运动不是“跑马拉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医生说我得运动,我就天天去跑步,结果膝盖也废了,心也累了。”

——这是不少中老年朋友的真实写照。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从来不是“拼命三郎式”的暴走,而是科学、适度、持续三要素并存的日常管理。

常见慢病的运动建议:

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选择快走、太极或骑自行车等温和运动,每周至少五天、每天坚持30分钟;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健走、游泳、有氧操等活动,血糖稳定后可适当增加强度;冠心病患者则应在医生评估后,逐步开始慢速骑车、太极或散步等轻柔运动,切勿操之过急。

运动注意事项:

1、空腹时别运动,尤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说来就来。

2、穿双好鞋:别小看一双运动鞋,合脚防摔、防摩擦,关键时刻保命。

3、别太较真:“今天没走够6000步,我不吃饭了!”——别这样折腾自己,慢病康复是个“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运动的本质,不是让你“累出一身汗”,而是让你的身体重新找到节奏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三、复查不是“走个过场”,而是“预警神器”

不少人一说起复查,满脸不耐烦:“都看过医生、吃过药了,还查个啥?”

查的不是当下,是未来!

复查就像车子的定期保养,是为了发现“磨损”、“漏油”、“刹车失灵”这些隐患。对慢性病患者来说,复查是预防病情升级的“预警系统”。

不同慢病的复查频率建议:

1、高血压:至少每3个月测一次血压;每半年复查肾功能、心电图。

2、糖尿病: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一年查眼底、肾功能。

3、高血脂:每3-6个月复查血脂一次,根据是否用药而定。

4、慢性肾病:建议每3个月查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

如何让复查“高效不白跑”?

别空着肚子乱检查:有些项目要空腹(如血脂、血糖),有些不需要(如尿常规),搞清楚再去。

带上之前的检查报告:医生需要比较,不是“盲诊”。

做好“错峰”策略:选平日早上人少的时候去,省时不心烦。

复查不是“医生为了赚钱设的圈套”,而是让你不走弯路、不踩坑的“护栏”。

结语:慢病“三件套”,贵在“持之以恒”

慢性病治疗从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抗战”。吃药像“装备”、运动是“打怪练级”、复查就是“地图导航”。

很多人做了一半,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病没控住,自己先崩溃。

所以,不妨给自己做个小测试:

你有没有每天按时吃药?

每周至少有3次运动?

半年内做过一次复查?

如果三项都打了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慢性病管理学”的优等生!

如果还有空白,那就从今天开始,把这三件套“装备”戴好,不为别人,只为那个更健康、更自由的自己!

(陈金京/豆艳 河南省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