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有着不小的影响。在护理患肺炎的孩子时,雾化、拍背、排痰这“黄金三件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雾化治疗:精准给药,直达病灶
雾化治疗是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对于肺炎患儿来说,雾化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减轻呼吸道炎症,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
进行雾化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让孩子坐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药物更好地到达肺部。雾化前要清理孩子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若出现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咨询医生。雾化结束后,要及时给孩子洗脸、漱口,减少药物在面部和口腔的残留。
拍背排痰:松动痰液,助力排出
拍背排痰对于小儿肺炎的恢复十分关键。当孩子患上肺炎,呼吸道会分泌大量痰液,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感染,影响呼吸功能。正确的拍背方法能有效帮助痰液松动,促进排出。
拍背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建议在孩子进食后1 - 2小时进行,避免引起呕吐。让孩子侧卧,患病的一侧向上。家长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拍打的力度要适中,以孩子不感到疼痛为宜,频率大概每分钟100 - 120次。拍背的部位主要是肺部的两侧,包括肩胛下区和脊柱两侧,这些部位是痰液容易积聚的地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拍背方式也有所不同。新生儿皮肤娇嫩,拍背力度要更轻柔,可以用两个手指轻轻拍打,或者用手掌根部轻轻摩挲,频率每分钟120 - 140次左右。婴幼儿拍背手法和儿童基本相同,但力度可根据孩子反应适当调整,拍打范围相对集中在肺部的下叶区域。儿童拍背力度可稍大一点,拍打时可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配合深呼吸,有助于痰液更好地排出。
在拍背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咳嗽,这样能更好地将痰液咳出。如果孩子较小,不会主动咳嗽,家长可以在拍背后,用手指轻轻按压孩子的胸骨上窝,刺激孩子咳嗽。同时,可以在拍背前后给孩子多喝些温水,温水能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很关键,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 - 60%左右,湿润的空气能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减轻咳嗽症状,也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主动排痰:积极引导,配合治疗
对于稍大一点能配合的孩子,要鼓励他们主动咳痰。告诉孩子把痰液咳出来会感觉舒服一些,提高孩子排痰的积极性。如果孩子不会咳痰,可以教他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在孩子排痰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排痰动作。若孩子排痰困难,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一些辅助排痰的方法,如体位引流等。
雾化、拍背、排痰这“黄金三件套”相辅相成。雾化能减轻呼吸道炎症,为拍背排痰创造更好的条件;正确的拍背排痰能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而孩子主动排痰,则能更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促进病情恢复。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掌握好这些护理方法,帮助孩子尽快战胜肺炎,恢复健康。同时,若孩子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紫、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许凤琴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