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止痛药为什么能缓解疼痛?

2023-04-23 09: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活的舞台上,疼痛如同不速之客,时常打乱我们的节奏。而止痛药宛如神奇的驱赶者,能让我们在疼痛的阴霾下重见曙光。那么,止痛药究竟是如何发挥其神奇功效,缓解疼痛的呢?

一、阻断疼痛信号传递之路

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通信网络,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当组织受损时,受伤部位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比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给大脑。止痛药中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就像是熟练的“交通管制员”。它们能够抑制体内一种叫环氧化酶(COX)的物质,这种酶参与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抑制 COX,NSAIDs 减少了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削弱了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递。简单来说,它们让疼痛的“报警声”变小,大脑接收到的疼痛刺激也就随之减轻,使我们免受剧烈疼痛的煎熬。

二、干扰神经细胞的“交流”

有些止痛药,如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它们的作用机制类似于“切断电话线”。当我们在皮肤表面涂抹或注射利多卡因时,它会阻止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受到刺激时,钠离子会快速流入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将疼痛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而利多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使得神经细胞无法正常产生电信号,就像切断了疼痛信号传递的“电线”,局部的疼痛感觉瞬间被阻断,让我们在一些小手术或伤口处理时能暂时告别疼痛。

三、与大脑的“疼痛中枢”对话

我们的大脑中有专门的区域负责处理疼痛感知,这就是“疼痛中枢”。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们进入人体后,会与大脑中的阿片受体结合。这一结合就像是给大脑的疼痛中枢发送了一则“安抚信息”,改变了大脑对疼痛的认知和反应。原本强烈的疼痛信号在经过大脑处理时,被阿片类药物“劝解”下来,让我们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大大降低。不过,这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特殊,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通常在医生严格监管下使用,主要用于严重疼痛,如术后痛、癌痛等。

四、调节身体的“疼痛阈值”

还有一些止痛药,像某些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它们缓解疼痛的方式较为独特。它们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身体的“疼痛阈值”。想象一下,疼痛阈值就像是一道门槛,原本轻微的疼痛刺激就能跨过这道门槛让我们感到疼,而这些药物提高了门槛高度,使得更多的疼痛刺激被挡在门外,我们也就不那么轻易感受到疼痛了。例如,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它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改善神经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疼痛,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痛、纤维肌痛等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止痛药通过多种巧妙的方式,从阻断信号、干扰神经交流、与大脑对话到调节疼痛阈值,为我们抵御疼痛的攻击。然而,每种止痛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疼痛的浪潮中为我们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李星伟 舞钢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