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琐碎角落,过期药品宛如隐藏的暗雷,悄然威胁着健康防线。当面对药箱中那些过了保质期的药物时,很多人心中或许闪过一丝犹豫,过期药品到底还能不能吃?这绝非一个可以轻率对待的问题,背后关乎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容不得半点侥幸。
从药物效能角度看,过期药品大多已丧失药效。药物在研发生产过程中,会经过严格测试确定有效期,这一期限是确保药物成分稳定、疗效可靠的关键节点。一旦过期,药物有效成分可能因氧化、分解等化学变化而大幅衰减。例如常见的抗生素类药品,其抗菌活性依赖于特定化学结构完整性,过期后菌群歼灭能力锐减,服用这样的药物无异于在对抗病菌战役中派上了“残兵败将”,无法有效遏制病情发展,反而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使小病拖成大病,常见感冒药过期后对缓解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可能毫无作用,让患者徒然遭受病痛折磨,身体恢复周期大幅延长。
更值得警惕的是,过期药品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药物除有效成分变质外,还可能产生有害降解产物。这些陌生且具有毒性的杂质进入人体后,会像“搅局者”般扰乱身体正常代谢机能。以阿司匹林为例,过期后可能分解出增加胃肠道刺激甚至诱发溃疡出血风险的物质;一些糖浆类药物过期后容易滋生微生物,服用后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感染症状,尤其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本身身体代偿能力弱,面对过期药品带来的额外风险更是不堪一击,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害、过敏性休克等恶性后果,从轻微不适到危及生命,只在一念之差。
从法律与监管层面而言,随意使用过期药品也是不被允许的。药品管理法规明确要求严格按照有效期使用药品,这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底线。药店、医疗机构等对过期药品有规范处置流程,需统一回收、销毁,防止回流市场危害大众。家庭作为用药终端环节,同样应遵守规定,不能因小失大,心存用过期药“试试看”“浪费可惜”念头,这不仅违反法规精神,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生命健康极端不负责任。
处理过期药品也有正确打开方式。不要随意丢弃,以免污染环境或被他人误拾误用。部分城市设有专门过期药品回收点,可免费将药品送至指定地点,由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一些药企偶尔开展回收活动,赠送小礼品鼓励居民参与,既环保又合规。家庭日常还应定期清理药箱,依据药品有效期排序,临近过期药品提前规划使用或妥善处理,养成良好用药习惯,阻断过期药品上岗机会。
过期药品绝对不能吃,它是健康道路上的“拦路虎”,是家庭药箱里的“危险品”。我们需时刻绷紧安全弦,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粒药品、每一次用药行为,莫因一时疏忽,让过期药品成为侵害身体的“毒药”,守护好生命健康的每一道关卡,从拒绝过期药品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坚实健康堡垒。
(李星伟 舞钢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