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咳嗽、流涕、发烧时,家长们往往既心疼又焦虑。其实,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属于自限性疾病。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既能缓解孩子的不适,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一、先学会判断:普通感冒还是需要就医?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症状通常局限在鼻部和咽喉,比如流清涕、鼻塞、轻微咳嗽、低热(38℃以下),孩子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基本正常。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先居家护理。
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带孩子就医:
持续高热(38.5℃以上超过 3 天)或体温骤升至 39℃以上;
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或拒绝进食;
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 50 次,幼儿超过 40 次)、喘息;
伴有呕吐、腹泻严重,出现脱水迹象(如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小于 3 个月的婴儿出现感冒症状,因免疫系统较弱,需格外谨慎。
二、居家护理:缓解不适是关键
目前尚无治疗普通感冒的特效药,护理重点在于缓解症状,让孩子舒适度过恢复期。
1. 合理退烧,避免过度干预
体温 38.5℃以下: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降低室内温度(保持 22-24℃)、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血管丰富处。
体温 38.5℃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控制剂量,避免重复用药或混用不同退烧药。
注意:不要用酒精擦身(可能导致酒精中毒),也不要强行捂汗(可能加重高热)。
2. 缓解鼻部不适,保持呼吸通畅
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软化鼻痂后用吸鼻器轻轻吸出,保持鼻腔通畅;
睡觉时将孩子头部稍垫高(约 15°),可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缓解咳嗽和鼻塞。
3. 舒缓咳嗽,保护呼吸道
保持室内湿度(50%-60%),干燥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可使用加湿器(每天换水清洁,避免霉菌滋生);
1 岁以上孩子可少量饮用温水或苹果汁(每次 5-10ml),缓解咽喉不适;
避免给 4 岁以下孩子使用非处方止咳药或复方感冒药,可能存在副作用风险。
4. 保证休息与营养,助力恢复
让孩子多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汤面等,鼓励多喝水(母乳、配方奶、温水均可),预防脱水;
不要强迫孩子进食,感冒时食欲下降是正常现象,待身体恢复后会逐渐好转。
三、避开这些误区,避免好心办坏事
滥用抗生素: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增加耐药性;
盲目使用偏方:如喂服蜂蜜(1 岁以下婴儿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中药贴敷(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等,需谨慎尝试;
频繁就医或换药:感冒恢复需要时间,多数症状会在 7-10 天内缓解,频繁换药或过度检查反而可能干扰恢复。
四、预防为先:减少感冒的发生
勤洗手: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
远离感染源: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家人感冒时需佩戴口罩,避免亲密接触;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适当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
及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来临前,可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风险(流感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但症状更重,疫苗可有效预防)。
孩子感冒时,家长的冷静和科学护理比盲目用药更重要。多数情况下,感冒会在一周左右自行好转,期间密切观察孩子的状态,做好基础护理,必要时及时就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守护。
(张雷 襄城县人民医院 儿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