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作为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因引发的严重后遗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会回到家中继续康复。此时,家庭就成为了患者康复的重要场所。家属若能为患者打造专属康复“小天地”,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家庭康复的相关要点。
环境布置:营造安全舒适空间
空间规划
首先要为患者规划出一个相对独立、宽敞的康复空间。可以选择家中向阳、通风良好的房间,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将房间内不必要的杂物清理干净,为患者的康复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
家具调整
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移除可能阻碍患者行动的家具。为患者配备高度合适的桌椅,方便患者进行上肢的康复训练,如写字、抓握物品等。床的高度要适中,便于患者上下床,可在床边安装扶手,增加患者起身和躺下时的安全性。
地面处理
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滑,可铺设防滑地垫,尤其是在卫生间和浴室等容易有水渍的地方。避免使用过于光滑的瓷砖地面,降低患者滑倒的风险。
心理关怀:给予温暖与鼓励
情绪疏导
偏瘫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功能的障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
树立信心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进展缓慢而感到沮丧。家属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可以和患者一起制定康复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当患者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时,都给予肯定和赞扬,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科学进行
被动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可进行被动训练。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活动瘫痪的肢体,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进行2-3组。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关节损伤。
主动训练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逐渐恢复,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让患者尝试自己坐起、翻身、站立等。可以先在床边进行训练,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时间。同时,进行上肢的抓握、伸展等训练,可使用握力球、弹力带等辅助工具,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注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引导患者独立完成这些日常活动。例如,教患者穿脱衣服时,可以先从穿脱宽松的衣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的衣物。
饮食营养:提供均衡膳食支持
营养均衡
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控制盐和油的摄入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腻的食物,如咸菜、油炸食品等。过多的盐摄入会加重患者的高血压,而油腻食物则不利于患者的消化和心血管健康。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肠胃负担。
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观察康复效果
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等。定期记录患者的康复进展,如患者能够独立行走的距离、抓握物品的力量等。
与医生沟通
定期带患者到医院进行复查,与医生沟通患者的康复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给予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属的悉心照料和耐心陪伴。通过打造专属康复“小天地”,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相信患者一定能够在家庭的温暖中逐渐恢复健康,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希望每一位偏瘫患者都能在家庭康复的道路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早日康复。
(谌晓妍 郑州市中心医院 康复治疗部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