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冰冻切片和普通切片,都是“病理侦探”的工具
在妇幼保健院,不管是产检发现的胎盘异常,还是妇科手术中取下的肌瘤,都需要送到病理科“验明正身”——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有没有病变。病理科医生靠的就是“切片”:把组织切成像纸一样薄的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但切片有两种:普通切片和冰冻切片。普通切片出结果要1-3天,冰冻切片最快30分钟就能出结果,堪称病理科的“加急件”。比如妇科手术中,医生切下一块卵巢组织,需要立刻知道是不是癌症(如果是,可能要扩大手术范围),这时候就必须靠冰冻切片“加急出报告”,普通切片根本赶不上趟。
冰冻切片为啥这么快?不是医生“加班加点”,而是它的制作流程从根上就和普通切片不一样,像给标本走了“绿色通道”。
二、第一步:标本处理,冰冻切片“跳过脱水”,直接“冻硬”
组织刚取下来是软的(像新鲜的肉),必须让它变硬才能切成薄片,这一步是两种切片速度差异的“关键起点”。
1.冰冻切片:用低温“秒变硬”
新鲜组织送到病理科,医生先把它切成小块(约0.3厘米厚,比指甲盖稍大),直接放进零下20℃的冰冻切片机里。机器像个“小冰箱”,里面的金属台能快速降温,组织放上去1-2分钟就会冻硬,硬得像冰块,能直接用刀片切。
这个过程省去了普通切片最耗时的“脱水步骤”,就像衣服脏了,冰冻切片是“直接放冰箱冻硬再处理”,普通切片是“先用水洗、再用酒精泡,慢慢弄干”,速度自然差很多。
2.普通切片:脱水要“泡七遍澡”,耗时12小时以上
普通切片处理组织,光脱水就要6-8小时:
-先用水冲掉组织里的血(1小时)。
-再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泡(从50%到100%,每次30分钟),把组织里的水分一点点换成酒精(共3小时)。
-最后用二甲苯泡(让组织变透明,1小时),再用石蜡泡(让石蜡渗透进组织,3小时)。
等石蜡凝固,组织才会变硬(像蜡烛里的芯),这个过程从“软”到“硬”要花12小时以上,光是这一步,就比冰冻切片的全程还长。
三、第二步:切片,冰冻切片“边冻边切”,普通切片“先包埋再切”
组织变硬后,接下来是“切片”——切成4-5微米厚的薄片(比头发丝还薄),这一步冰冻切片依然快得多。
1.冰冻切片:切片机自带“冷冻台”,随切随取
冰冻切片机里,冻硬的组织被固定在冷冻台上(保持零下20℃),医生转动手柄,刀片像“削冰块”一样,把组织切成薄片。切下来的薄片会立刻贴在载玻片上(室温下稍微融化一点就粘住了),整个切片过程5分钟就能完成。
如果切片太厚或有褶皱,医生可以马上再切一次,不用等,效率极高。
2.普通切片:要先“包成蜡块”,切片后还要脱蜡
普通切片的组织已经被石蜡包成了“蜡块”,医生用专门的石蜡切片机切片(室温操作),切下来的薄片要先泡在温水里(让褶皱舒展开),再捞到载玻片上,这一步就要10分钟。
更耗时的是“脱蜡”:切片上的石蜡必须用二甲苯去掉(2遍,共10分钟),再用酒精洗去二甲苯(3遍,15分钟),最后用水冲干净,才能染色。光是脱蜡就比冰冻切片的切片+染色全程还久。
四、第三步:染色,冰冻切片“简化版染色”,普通切片“全套流程”
切片切好后,要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看清细胞(细胞本身是透明的,染色后细胞核、细胞质会显色)。染色步骤,冰冻切片依然“快刀斩乱麻”。
1.冰冻切片:只染“核心两色”,5分钟搞定
冰冻切片常用“快速苏木素-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流程简化到极致:
-用苏木素染细胞核(让细胞核变蓝,1分钟)。
-用水冲掉多余染液(30秒)。
-用伊红染细胞质(让细胞质变红,1分钟)。
-再用酒精快速脱水(30秒)。
-最后用透明剂处理(1分钟),盖上盖玻片。
从切片到染好,全程不超过5分钟,医生马上就能放到显微镜下看。
2.普通切片:染色+脱水+透明,至少30分钟
普通切片的HE染色步骤更复杂,每一步都要“充分反应”:
-苏木素染色(5分钟),分化(去掉多余染色,2分钟),返蓝(让颜色更清晰,3分钟)。
-伊红染色(5分钟)。
-梯度酒精脱水(从70%到100%,共5分钟)。
-二甲苯透明(2遍,5分钟)。
-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2分钟,还要等胶干)。
光是染色就30分钟,加上前面的步骤,普通切片从组织到染色好,至少要1天。
五、冰冻切片快,但有“短板”,不能替代普通切片
冰冻切片虽然快,但有三个明显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它只能做“加急报告”,最终诊断还要靠普通切片:
1.切片质量稍差,细胞可能“变形”
冰冻过程中,组织里的水分会结冰,形成冰晶(像小针),可能刺破细胞,导致细胞变形。医生在显微镜下看时,可能会看不清细节,影响判断。
普通切片经过脱水、石蜡包埋,细胞形态保存完好,像“高清照片”,冰冻切片更像“快速抓拍的照片”,偶尔有点模糊。
2.染色简单,细节不如普通切片清晰
冰冻切片的染色时间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颜色对比没那么鲜明,一些细微结构(比如细胞的突起、染色质的分布)看不清楚。普通切片的染色更充分,细节更清晰,适合做精准诊断。
3.只能看“大概”,复杂病例会“误判”
冰冻切片30分钟出结果,医生没时间仔细研究(手术台上的医生还在等),只能判断“良性还是恶性”“有没有侵犯周围组织”。对于疑难病例(比如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冰冻切片可能判断不准,必须等普通切片(甚至加做免疫组化)才能确诊。
临床数据显示,冰冻切片和普通切片的符合率约95%,剩下5%需要靠普通切片修正,所以冰冻切片是“应急用”,不是“最终结论”。
六、哪些情况需要冰冻切片?都是“等不起”的场景
在妇幼保健院,冰冻切片主要用在这些“必须加急”的情况:
1.妇科手术中“快速判断”
-卵巢肿瘤:手术中切下部分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快速判断是良性(只切肿瘤)还是恶性(可能要切除卵巢、子宫,甚至清扫淋巴结)。
这些情况如果等普通切片,手术就要分两次做(第一次取组织,第二次根据结果手术),患者要多挨一次刀,冰冻切片能让手术一次完成。
2.产科的“紧急情况”
-新生儿的“急重症”:比如新生儿切除的小肿块,需要快速判断是不是恶性肿瘤,决定要不要立刻化疗。
这些情况都“等不起”,冰冻切片的快速性就成了关键。
总结:冰冻切片是“应急先锋”,普通切片是“最终裁判”
冰冻切片的快,是靠“简化流程”“跳过耗时步骤”实现的,像给标本发了“加急快递”,30分钟就能送到医生面前。但它的“快”是以牺牲部分细节为代价的,不能替代普通切片的“精准”。
在妇幼保健院的病理科,冰冻切片和普通切片分工明确:冰冻切片解决“燃眉之急”,让手术顺利进行;普通切片做“最终诊断”,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结果。两者配合,既保证了效率,又保证了精准,这就是病理科“快慢结合”的智慧。
(高云燕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病理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