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小血管炎,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多发。尽管其典型症状如双下肢对称性出血性皮疹、关节肿痛和腹痛常受到家长和医生的关注,但肾脏损害这一潜在的“沉默威胁”却容易被忽视。本文将深入探讨紫癜后尿泡沫增多及其他肾脏损伤的危险信号,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这一并发症。
一、紫癜后尿泡沫增多的意义
尿泡沫增多,特别是排尿后马桶里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泡沫,像“啤酒沫”一样且长时间不消散,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意味着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入尿液中。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尿液的物理性质,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肾脏损伤的3个危险信号
二、尿液颜色与泡沫变化
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浓茶色”或“酱油色”,可能是肉眼血尿。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如红心火龙果、甜菜)也可能导致尿液变红,但这种“假血尿”通常没有浑浊感,且多喝水后会消失。若排除饮食因素,尿液持续发红应高度警惕。
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可能是蛋白尿。蛋白质改变了尿液的表面张力,形成稳定泡沫。
三、水肿与高血压
水肿:肾脏损伤导致水分潴留在组织间隙,最常见的是眼睑和面部水肿(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减轻),严重时会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
高血压:肾脏损伤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儿童高血压的症状可能不如成人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恶心,甚至视力模糊。
四、尿量与排尿习惯改变
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正常儿童尿量约为每小时12ml/kg,若孩子突然尿量减少(每天尿量<200ml/m²体表面积),或夜尿增多(原本不尿床的孩子夜间需要排尿2次以上),应引起注意。
五、长期蛋白尿的危害
长期的蛋白尿对紫癜患儿的危害尤为严重,主要包括:
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液中出现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重要功能。
尿毒症风险增加:蛋白尿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导致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和系膜基质合成增加,加速肾小球硬化,进而减退肾功能,增加尿毒症风险。
肾衰竭:蛋白尿还损伤肾小管细胞,引起肾小管纤维化,进一步损伤肾功能,导致肾衰竭。
六、结论
紫癜后尿泡沫增多是肾脏损伤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家长和医生应高度重视。结合尿液颜色与泡沫变化、水肿与高血压、尿量与排尿习惯改变这3个危险信号,可以更早地识别肾脏损害,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患儿肾脏功能,避免病情恶化。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定期监测尿常规、控制原发病、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等措施同样重要,有助于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与发展。
(张艳霞 商丘亚东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