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水肿、泡沫尿背后的肾损伤风险

2025-04-06 08: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由于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慢性肾脏病早期信号的识别能力,对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水肿和泡沫尿作为慢性肾脏病常见的早期症状,往往预示着潜在的肾损伤风险,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警惕。

一、水肿:体内水分失衡的警示

水肿,即体内液体在组织间隙中过多积聚,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肾脏作为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关键器官,当其功能受损时,会导致水分排泄不畅,进而引发水肿。水肿可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如眼睑、脚踝、下肢等,严重时甚至波及全身。

水肿的成因:慢性肾脏病患者水肿的主要原因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低蛋白血症以及水钠潴留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无法有效排出,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则进一步加剧了体内水分的积聚。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蛋白质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发低蛋白血症,进而加重水肿。

水肿的危害: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是肾脏功能受损的直接表现。长期水肿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同时,水肿还可影响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感染风险。此外,水肿还可能掩盖其他重要症状,如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从而延误治疗。

二、泡沫尿:蛋白尿的直观体现

泡沫尿,即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且持久的泡沫,是慢性肾脏病的另一个重要早期信号。这通常是由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所致,医学上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直接标志,预示着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

泡沫尿的成因: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选择性滤过作用,能够阻止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然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得以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脏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泡沫尿的危害:蛋白尿不仅反映了肾脏的实质性损伤,还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长期蛋白尿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加重肾脏损伤。此外,蛋白尿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三、如何识别与应对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水肿和泡沫尿,我们应该如何识别与应对呢?

提高警惕:对于出现水肿、泡沫尿等症状的人群,应高度怀疑慢性肾脏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肾脏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同时,定期随访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干预:除了药物治疗外,慢性肾脏病患者还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限制盐、蛋白质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等。

总之,水肿和泡沫尿作为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肾脏健康。通过提高警惕、专业检查、积极治疗和生活干预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保护肾脏健康。

 

 

(王莉莉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肾病风湿免疫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