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术前吃降压药行吗?必要药物服用指南

2023-06-03 10: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手术前是否服用降压药、如何服用降压药,是关乎手术安全的核心问题。血压波动可能引发术中急性心衰、脑梗、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擅自停药则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本文将结合最新医学指南与临床实践,系统解析手术前降压药的服用规范。

一、手术前降压药服用原则:个体化评估是关键

(一)长期规律用药者:多数需持续服药至手术当日

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且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术前不应擅自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停药综合征”,表现为血压反跳性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数据显示,未规律用药的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规律用药者的3倍。

具体建议: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压,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建议手术当日晨起用少量清水送服,确保药物在麻醉诱导前起效。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可维持24小时血压稳定,适合术前持续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心率反跳性增快,增加心肌缺血风险。若手术安排在上午,可在术前2小时服用;下午手术则晨起正常服用,饮水不超过100ml以避免术中误吸。

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缬沙坦):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但可能增加术中低血压风险。全身麻醉患者建议手术当日晨起暂停服药,以避免麻醉诱导期血压骤降;区域麻醉患者可根据手术时间正常服药。

(二)特殊药物需提前调整:利血平、利尿剂风险高

利血平及其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
利血平通过耗竭体内儿茶酚胺降压,若术中发生大出血或低血压,常规升压药(如多巴胺)可能无效,导致休克难以纠正。建议术前1-2周停用利血平,改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过渡。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
利尿剂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血容量,增加麻醉期间循环波动风险。一般建议术前1天停用,但慢性心衰患者需个体化评估:若存在容量过负荷,可晨起少量服用并监测电解质。

二、血压控制目标:分层管理降低风险

(一)择期手术患者:血压需达标再手术

基本目标:血压至少下降20/10mmHg,或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分层目标:

<65岁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20-130mmHg,舒张压70-80mmHg。

≥65岁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

合并症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加重血管损伤;

慢性肾病患者需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肾灌注不足,目标收缩压130-140mmHg。

(二)急诊手术患者:紧急降压需谨慎

若患者血压≥180/110mmHg需紧急手术,可静脉使用短效降压药(如硝普钠、乌拉地尔),但需避免快速降压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目标是在15-3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而非恢复正常血压,以减少术中波动风险。

三、手术当日用药细节:时间、方式与禁忌

(一)服药时间:与手术安排匹配

上午手术:

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术前2小时用少量清水送服;

ACEI/ARB类药物:全身麻醉患者暂停,区域麻醉患者正常服用。

下午手术:

上述药物可晨起正常服用,但需避免大量饮水。

(二)服药方式:清水送服,避免误吸

术前需禁食6-8小时、禁水2小时,但少量清水送服降压药(≤100ml)是安全的。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短,麻醉前已基本吸收,不会增加误吸风险。

若为胃肠道手术或无法口服,医生会通过静脉途径维持血压稳定。

(三)禁忌行为:这些错误可能致命

擅自停药: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增加术中出血、脑卒中风险。

自行调整剂量:如将长效降压药改为短效药,可能引发血压波动。

隐瞒用药史: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麻醉药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或高血压危象。

四、术后血压管理:延续术前规范

(一)术后早期:密切监测,避免低血压

术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监测血压,重点关注麻醉苏醒期血压波动。

若血压较术前下降≥20%,需评估血容量、疼痛程度及药物影响,避免隐匿性低血压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二)术后用药:恢复术前方案,逐步调整

长期用药患者:术后晨起恢复术前降压药剂量,避免因疼痛、焦虑导致血压升高。

新发高血压患者:若术后血压持续≥140/90mmHg,需排查疼痛、血容量过负荷等原因,必要时启动降压治疗。

(三)生活方式干预:辅助药物控制血压

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3克,避免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

优质蛋白摄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便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血压骤升。

五、特殊人群:老年、儿童与孕妇的用药规范

(一)老年患者:个体化目标,预防低血压

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能力弱,收缩压目标可放宽至130-140mmHg,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跌倒、脑缺血。

术后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二)儿童患者:剂量精准,关注生长发育

儿童降压药需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常用药物包括ACEI类(如卡托普利)、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

术后需监测血压及电解质,避免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孕妇患者:兼顾母婴安全

妊娠期高血压首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避免使用ACEI/ARB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剖宫产术后需继续降压治疗,同时监测子宫收缩及出血量。

六、结语:规范用药,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

手术前降压药的服用是一门“精细艺术”,需结合药物类型、手术类型、患者基础疾病综合判断。患者务必做到“三个告知”:告知医生所有用药史、告知当前血压控制情况、告知用药后的任何不适。医生则需根据指南制定个体化方案,通过精准的血压管理降低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记住:规范用药不是麻烦,而是对生命最负责的守护。

(任冰丽 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