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之一,家庭成员在老年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很多护理人员(通常是子女等亲属)在照顾老人时容易陷入各种误区。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对于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居家老年护理常见误区
(一)饮食护理误区
过度进补
许多人认为老年人身体虚弱,需要大量进补。于是常常给老人食用高营养、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大量的肉类、滋补品等。然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过度进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血糖升高等问题。
忽视食物多样性
有些家庭在为老人准备饮食时,食物种类单一,长期只提供几种老人喜欢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老人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必要营养素。
(二)用药护理误区
自行增减药量
部分老人或家属认为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减少药量,或者觉得病情严重就加大药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药物的剂量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随意增减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多种药物随意搭配
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些家属在给老人用药时,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意将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三)生活起居护理误区
床铺过软
很多人认为给老人睡软床会更舒适。但实际上,软床会使老人的身体凹陷,脊柱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长期睡软床容易导致老人腰酸背痛,甚至影响脊柱健康。
忽视室内通风
为了避免老人着凉,一些家庭长时间关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这会使室内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积聚,增加老人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四)心理护理误区
认为老人不需要社交
一些家属觉得老人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就减少老人与外界的接触。然而,老年人同样需要社交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缺乏社交可能导致老人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不重视老人的情绪变化
很多家属只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老人的情绪变化。当老人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时,没有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可能使老人的心理问题加重。
三、居家老年护理避坑指南
(一)饮食护理方面
合理搭配饮食
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给老人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同时,要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科学进补
进补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滋补品,如燕窝、山药、枸杞等。并且要注意进补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进补。
(二)用药护理方面
严格遵医嘱用药
家属要督促老人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如果老人对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等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
在给老人服用多种药物时,要向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果有,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生活起居护理方面
选择合适的床铺
为老人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床板,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可以在床垫上铺上柔软的褥子,增加舒适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应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心理护理方面
鼓励老人社交
支持老人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如老年俱乐部、社区活动等。也可以鼓励老人与邻居、老朋友聊天、聚会,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关注老人情绪变化
家属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观察老人的情绪变化。当发现老人情绪不好时,要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给予关心和安慰。如果老人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四、结论
居家老年护理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通过了解并避免常见的护理误区,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让他们在居家环境中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度过幸福的晚年。家庭成员要不断学习居家老年护理知识,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与专业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居家老年护理的宣传和指导,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居家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贾秀丽 黄骅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