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手术在现代医疗中较为常见,无论是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还是胆囊息肉等疾病而切除胆囊,术后的科学饮食与精心生活护理对于患者恢复健康、预防并发症以及适应新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一、饮食护理要点
(一)术后初期:清淡流食过渡
术后短期内,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肠道较为敏感。此时应从清淡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果汁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还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水分和能量。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天可分 6 - 7 餐,以维持血糖稳定和营养供给。
(二)逐渐增加低脂饮食
随着身体恢复,可逐渐引入低脂饮食。选择瘦肉,如鸡肉、鱼肉,且烹饪方式以清蒸、水煮为主,避免油炸、油煎。例如清蒸鱼,富含优质蛋白,脂肪含量低,易于消化,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修复。同时,增加蔬菜摄入,如西兰花、菠菜、芹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但要注意将蔬菜切碎煮烂,减轻消化负担。
(三)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
胆囊切除后,胆汁分泌规律改变,对脂肪消化能力减弱。因此,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蟹黄、虾籽等高胆固醇食物,以及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高脂肪糕点。烹饪时使用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且用量不宜过多。
(四)适量补充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除了上述提到的瘦肉、鱼类,还可适当食用豆类制品,如豆腐、豆浆。鸡蛋以蛋清为主,蛋黄少量食用,因为蛋黄含胆固醇较高。优质蛋白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
(五)规律进食,避免刺激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肠胃正常的消化节律。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啡、酒精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影响术后恢复。
二、生活护理细节
(一)休息与活动平衡
术后保证充足睡眠,休息环境应安静舒适,有利于身体恢复。但也不能长期卧床,适度活动可预防肠粘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早期可在床边缓慢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散步,从每天几分钟开始,慢慢延长至半小时左右,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
(二)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指导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若发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撕裂,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腹部压力。
(三)心理调适
胆囊切除后,部分患者可能因担心身体变化、饮食限制等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人应给予关心陪伴,患者自身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病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身体整体恢复。
(四)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了解身体恢复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
胆囊切除后,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和细致入微的生活护理,人体能够逐步适应新的代谢状态,减少不适,降低并发症风险,从而真正告别“胆”扰,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让身体重新焕发活力,享受美好生活。
(李晶晶 台前新区医院 外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