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胎儿超声心动图:为新生命筑牢心脏健康防线

2025-05-24 11: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而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与否至关重要。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检查技术,犹如一双“透视眼”,能在孕期深入观察胎儿心脏结构与功能,为新生命筑牢心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什么是胎儿超声心动图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胎儿心脏进行动态成像的检查技术。它通过专业的超声探头,向孕妇腹部发射高频超声波,超声波在遇到胎儿心脏组织时发生反射,仪器将反射信号转化为图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胎儿心脏的各个结构,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瓣膜、大血管连接等情况,同时还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与普通的产前超声检查相比,胎儿超声心动图更聚焦于心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细致的观察角度,能够发现心脏微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二、为什么要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发病率约为0.8%-1%,意味着每100-125个新生儿中就可能有1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等,不仅会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在出生后面临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早期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问题,对于家庭和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更是必不可少。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超过35岁;孕期有病毒感染史,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孕期接触过致畸物质,如放射线、某些药物;孕妇或其家族成员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等。此外,即使没有明显高危因素,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心脏异常线索,如心脏位置异常、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

三、胎儿超声心动图如何检查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在孕18-24周进行,此时胎儿心脏大小适中,羊水量充足,便于超声探头清晰成像。检查时,孕妇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在孕妇腹部涂抹适量的耦合剂,以减少超声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提高图像质量。随后,医生会手持超声探头,在孕妇腹部各个部位进行多角度、多切面的探查,观察胎儿心脏的不同结构和功能。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30分钟到1小时,有时由于胎儿体位不佳,影响某些部位的观察,医生会建议孕妇适当活动,如翻身、散步等,待胎儿变换体位后再继续检查。检查过程中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任何创伤和痛苦,也没有辐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四、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发现哪些问题

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够诊断多种先天性心脏疾病,常见的如室间隔缺损,这是由于心脏间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孔洞,导致左右心腔之间血液分流;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同时存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即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与正常情况相反,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无法正常交换;还有心脏瓣膜发育异常,如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反流等,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

除了心脏结构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还能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迹象。通过对心脏血流的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血管连接异常的疾病,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

五、检查发现问题后怎么办

如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存在异常,家长不必过度惊慌。首先,医生会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在孕期或出生后立即进行干预。对于一些较轻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小型的室间隔缺损,部分胎儿在出生后可能会自行愈合,出生后只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会与家长充分沟通,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包括是否继续妊娠、出生后的治疗方案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后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得到有效治愈或改善。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先天性心脏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涵盖产科、儿科、心脏外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学科,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提供从产前诊断、孕期管理到出生后治疗的全程服务,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孕期守护胎儿心脏健康的重要手段,为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让家长对胎儿的心脏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这项技术,我们能够在新生命降临之前,为他们的心脏健康筑牢防线,让每一个小生命都能拥有健康跳动的未来。

(张玉华 开封市尉氏县妇幼保健院 超声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