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检验前要空腹?这些 “采样小规矩” 能让结果更准​

2025-05-11 16: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我们前往医院进行检验时,常常会听到医生叮嘱 “检验前要空腹”。可为什么要空腹?除了空腹,还有哪些 “采样小规矩” 能让检验结果更准确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些谜团。​

为啥检验前常要求空腹​

很多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是依据健康人清晨空腹采血的结果制定的。进食后,血液中的成分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餐后血糖会迅速升高,一般进食半小时内,血液会呈乳糜状,这对于那些依靠比色法或比浊法检测的项目,像肝功能、血脂、胆红素等影响极大,乳糜血会严重干扰检测反应过程,导致结果不准确。通常所说的空腹,指的是禁食 8 - 12 小时,一般建议在上午 7:00 - 9:00 采血。像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黏度等项目,严格空腹十分必要。但也并非所有检验都需如此,血常规、血型、部分肿瘤标志物等项目,受饮食影响较小,即便少量清淡饮食后也可进行检测 。需要注意,空腹并非完全禁水,在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一般不超过 200ml),但绝不能喝含糖饮料、咖啡、浓茶,以免影响血糖等指标。而且,空腹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超过 16 小时,身体可能会因过度饥饿,致使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补体 C3 及转铁蛋白的含量下降,血清胆红素、肌酐、尿酸等升高,这样得出的检验结果同样不能准确反映身体真实状况。​

其他不容忽视的 “采样小规矩”​

1、采血前要静息。

采血前,应尽量保持安静状态,至少静息 5 分钟。因为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紧张等,都可能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胰岛素等浓度发生改变。例如,精神紧张、激动和运动可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等增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特殊检验项目的特殊要求。

糖耐量试验(OGTT):在进行 OGTT 试验前,需空腹 8 小时以上。试验期间,要静坐禁食,严禁吸烟、剧烈活动。并且要严格按照时间点,即空腹、服糖后 1 小时、2 小时准时采血,这样才能准确反映身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如果近期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无需空腹,但在检查前要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及含碘药物。因为碘摄入过多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干扰甲状腺功能的检测结果。​  3、尿液标本采集要点。​

晨起中段尿最佳:留取尿液标本时,一般建议采用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排尿前,务必清洁外阴,先弃去前段尿液,留取中间一段约 10 - 15mL 尿液于清洁干燥的容器中。这是因为前段尿液可能受到尿道外口细菌等污染,而中段尿能更好地反映泌尿系统的真实情况。  

24 小时尿标本收集:若需进行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要准确收集 24 小时内的所有尿液。具体做法是,从第一天晨起排尿后开始计时,此后每次排尿都收集于专用容器中,直至第二天同一时间的最后一次排尿。收集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清洁,避免尿液被污染,且需将容器置于阴凉处保存。​

避免样本污染:留取尿液标本时,要防止尿液混入卫生纸、水或其他异物,否则可能改变尿液的成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女性应避开月经期留取尿液标本,以免经血混入尿液,干扰检测结果。​

4、粪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新鲜、选取可疑部分:粪便标本要新鲜,一般应在排便后 1 小时内送检。采集时,选取粪便中有黏液、血丝、脓液等可疑部分,约蚕豆粒大小(3 - 5 克)即可。如果粪便外观无明显异常,也应从表面、深处多部位取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污染:同尿液标本一样,粪便标本也不能混入尿液、卫生纸或其他异物。同时,在采集粪便标本前 3 天,应避免食用动物血、红肉、铁剂等,以免出现假阳性结果,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遵循这些检验前的 “采样小规矩”,能让检验结果更准确,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在准备检验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及时向医生或检验人员咨询。毕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

(谢慧 永城市酂城中心卫生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