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剂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一个小小的差错,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掌握正确方法,避免调剂差错至关重要。
一、做好调剂前准备
环境与工具准备
整洁有序的调剂环境是基础。工作台面要干净,物品摆放规整,避免杂乱导致取药时拿错。各类调剂工具,如药匙、量杯、天平、药杵等,需提前检查是否完好、准确。例如,天平要校准,确保称量药物的重量精准,否则可能使药物剂量出现偏差,影响疗效。
人员自身准备
调剂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足的休息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同时,要熟悉各类药品的相关知识,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比如,有些药品名称相似,如“他巴唑”和“地巴唑”,作用却截然不同。
二、严格审核处方
形式审核
拿到处方后,首先要查看处方的格式是否规范。处方前记应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等信息,这些信息要完整清晰。若信息缺失或模糊,需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
内容审核
认真审核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对于特殊剂型,如缓释片、控释片,要确保用法正确,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还要关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例如,某些抗生素与含有钙、镁等离子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产生沉淀,降低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此外,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比如,儿童用药要根据体重计算剂量,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三、准确调配药品
核对药品信息
根据处方上的药品名称,从药架上准确选取药品。拿取药品时,要仔细核对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剂型等。有些药品有多种规格,如某降压药有 5mg 和 10mg 两种规格,一旦拿错,会导致剂量错误。同时,要注意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变质等情况。
规范操作流程
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调配。对于需要称量的药品,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准确称量,并记录称量结果。在分装药品时,要确保分装准确,避免多装或少装。
四、仔细复核药品
全面复核
调配完成后,要进行全面复核。再次核对处方信息与调配的药品是否一致,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检查药品的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变色、潮解、霉变等现象。同时,核对药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标签是否清晰准确,上面应标注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信息。
双人复核
对于一些重要或高风险的药品调剂,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要实行双人复核制度。两人分别独立进行审核和调配,然后相互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五、做好用药交代
清晰告知用法用量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包括服药时间、次数、剂量等。对于一些特殊剂型,要重点强调服用方法,如肠溶片要整片吞服,不能嚼碎。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必要时进行示范。
提醒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例如,服用某些抗生素后要避免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服用抗过敏药后可能会出现嗜睡,不宜驾驶车辆等。
药品调剂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调剂人员要从调剂前准备、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复核以及用药交代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有效避免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张亚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