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品调剂发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3-11-02 14: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药品调剂发放是医疗服务的终端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流程复杂、人员因素、药品特性等多重影响,这一环节常出现各类问题。

一、药品调剂中的常见问题

1.药品信息混淆导致差错

名称相似混淆: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与“硫酸特布他林片”(平喘药),或“庆大霉素注射液”与“天麻素注射液”,外包装相似度高达80%以上,易在快速调配时拿错。

剂型与规格差错:片剂、咀嚼片、泡腾片因剂型不同需差异化用药指导;同种药品不同规格(如5mg与10mg)若未严格核对,可能导致剂量错误。

药品摆放无序:部分药房未按剂型、药理作用分类摆放,或未遵循“有效期优先”原则,导致近效期药品积压过期。

2.处方审核与操作漏洞

处方不规范:电子处方虽减少字迹潦草问题,但易出现剂量超量、配伍禁忌(如抗生素与益生菌联用)、用药与诊断不符等错误。例如,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电子处方中配伍禁忌发生率达3.2%。

未执行“四查十对”:部分药师为追求效率,省略核对步骤,导致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错误。

3.人员与环境因素干扰

专业知识不足:基层医院药师对新型靶向药、生物制剂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掌握不足,难以提供精准用药指导。

工作疲劳与分心:门诊高峰期药师日均处理处方超200张,长期高强度工作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差错率上升。

环境嘈杂:患者催促、电话干扰等因素打断药师操作流程,增加出错概率。

4.患者沟通与退药问题

用药交代不清:药师未明确告知服用时间(如餐前/餐后)、特殊剂型用法(如泡腾片需溶解后服用),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退药流程不规范:患者因药物过敏、病情变化要求退药时,若未严格核对药品包装完整性及有效期,可能引发二次用药风险。

二、系统性解决方案

1.优化药品管理与技术系统

引入自动化设备:采用智能药柜、自动发药机,通过条形码扫描实现药品精准调配。

实施电子处方审核:利用AI辅助审方系统,实时监测剂量超限、配伍禁忌等问题,并自动拦截问题处方。

建立药品信息数据库:整合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不良反应等数据,供药师快速查询核对。

2.强化人员培训与制度执行

定期开展技能考核:每季度组织药师进行“四查十对”模拟演练,考核合格率需达100%。

推行双人核对制度:后台药师负责处方审核与药品调配,前台药师再次核对并发药,形成双重保障。

加强专业知识更新:通过线上课程、学术会议等方式,确保药师掌握最新用药指南(如《中国药典》更新内容)。

3.改善工作环境与流程设计

合理布局药房空间:采用转盘调剂台缩短取药路线,设置独立咨询窗口减少患者干扰。

建立差错登记与反馈机制:对发生的差错进行根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纳入绩效考核。

4.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标准化用药交代模板:制定口服药、注射剂、外用剂等不同剂型的交代话术,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提供多渠道用药咨询:通过医院APP、微信公众号推送用药提醒,或设置24小时药学服务热线。

规范退药流程:明确退药条件(如药品未开封、包装完整),并要求医师签署退药说明,防止滥用。

药品调剂发放是医疗质量的“最后一公里”,医疗机构应持续优化管理细节,药师需强化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患者亦需主动参与用药管理,共同构建安全用药生态。

(张亚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