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自然的生理阶段,它标志着从生育年龄过渡到非生育年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并下降。虽然更年期本身并非一种疾病,但在此期间,女性身体和心理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诸多症状若得不到恰当应对,可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予以重视。
一、生理症状
(一)潮热与盗汗
潮热是更年期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皮肤发红,紧接着出现出汗现象,出汗后又有畏寒感。这种潮热盗汗症状可能一天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睡眠。在夜间,盗汗可能导致频繁醒来,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进而影响工作与社交能力。
(二)心血管系统变化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风险相对上升。可能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感觉心跳异常,时快时慢或不规则跳动。这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的节律与收缩功能。此外,血压也可能出现波动,部分女性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几率,而血压不稳定又进一步加重头晕、头痛等不适,还可能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造成潜在危害。
(三)泌尿生殖系统问题
随着雌激素减少,外阴、阴道萎缩,黏膜变薄,阴道分泌物减少,导致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盆底肌肉松弛,可能出现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不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腰骶部酸痛、下坠感,还可能影响日常活动与心理健康,使女性产生焦虑、自卑情绪。
(四)骨质疏松
雌激素有助于维持骨密度,更年期雌激素缺乏,骨质吸收加速,骨量流失加快,易引发骨质疏松。女性可能感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严重时轻微跌倒、碰撞就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骨折部位为髋部、腕部和脊柱。骨折不仅会造成身体疼痛、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心理症状
(一)情绪波动
更年期女性往往情绪起伏较大,容易激动、烦躁、焦虑、抑郁,可能因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莫名陷入低落情绪,对周围事物兴趣缺失。这种情绪不稳定会影响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冲突,在工作场合也可能因情绪问题影响团队协作与工作效率,长此以往,心理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二)认知功能改变
部分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变化。例如,难以专注于阅读、工作,刚做过的事转身就忘,这会给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带来困难,影响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还可能让女性产生自我怀疑、挫败感,加重心理焦虑。
三、应对策略
尽管更年期症状多样,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在生活方式上,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 D 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绿叶蔬菜,适量运动,像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调节情绪、改善心血管功能;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心理方面,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也可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倾诉交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医疗干预上,在医生评估指导下,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定期体检,监测身体状况,早发现、早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更年期是女性必经之路,虽无病名,但诸多症状不容小觑。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能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重享健康生活。
(许东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