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存在严重威胁。因此,从孕检到日常生活,全方位地进行守护至关重要。
一、重视孕检,早发现早干预
孕检是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防线。在孕早期,孕妇应建立孕期保健手册,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尿常规等基础项目。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筛查出潜在的风险因素。
随着孕期的推进,定期孕检更为关键。每次产检都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在孕期的任何阶段出现。一般来说,怀孕20 周后,孕妇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血压。除了医院产检时的测量,有条件的孕妇可以在家中自行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更全面地掌握血压情况。
除了血压,尿常规检查也不容忽视。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肾脏是否受到影响,这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如果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如出现蛋白尿,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此外,超声检查对于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胎盘功能也非常重要。在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胎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危险情况,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日常饮食,低盐高营养
在日常饮食方面,孕妇要遵循低盐原则。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从而使血压升高。建议孕妇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 6 克,避免食用咸菜、腌肉、火腿等高盐食物。
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例如,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稳定血压。
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环节。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孕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一般来说,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 11.5 - 16 千克为宜。
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有益。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至 1 小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体重。
孕妇瑜伽则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的训练,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可以缓解孕期的身体不适,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进行运动时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四、心理调节,保持平和心态
孕期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孕妇要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家人也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孕妇还可以参加一些孕期健康讲座或孕妇交流活动,了解更多的孕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孕期的喜怒哀乐。
总之,从孕检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全方位地进行守护,才能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孕妇自身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为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茹梦 商丘亚东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