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吞咽和言语障碍患者来说,家庭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家人的科学辅助能显著提升康复效果。这些训练无需复杂器械,却需要耐心与正确方法,在日常起居中就能轻松开展。
清晨醒来是进行口腔运动的黄金时段。可以让患者像品尝美味般慢慢张开嘴巴,尽量张大后保持 5 秒,再缓缓闭合,重复 10 次。这个动作能激活颞下颌关节,为一天的吞咽和言语活动热身。接着用干净的手指轻按患者脸颊,引导其做鼓腮动作,像含着一口气般将腮帮鼓起,坚持 3 秒后放松,左右交替各 5 次,这样能增强面颊肌肉力量,改善口腔闭合能力。如果患者配合度高,还可以让其尝试舌头运动:伸出舌头尽力向上舔鼻尖,再向下舔下巴,左右舔嘴角,每个方向停留 3 秒,整套动作重复 5 次,有效锻炼舌肌灵活性。
进食时的辅助技巧直接关系到吞咽安全。准备食物时要遵循 “软、烂、温” 原则,比如将蔬菜煮软后切碎,肉类制成肉末或肉糜,避免干硬、黏性大或带骨刺的食物。喂食时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坐位,上身微微前倾,这个姿势能减少食物误入气管的风险。每口食物量不宜过多,成人约半勺米饭的量即可,待患者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可以在患者吞咽后轻拍其喉咙下方,同时让其做低头动作,帮助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如果患者吞咽后总感觉有残留,可让其做几次空咽动作,或少量饮水冲净咽部,注意饮水时要小口慢咽,避免急促吞咽引发呛咳。
言语训练可以融入日常对话中。聊天时有意识地放慢语速,让患者看着你的口型模仿发音,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比如 “啊、哦、额”,每个音延长 3 秒,重复 5 次。家人说话时要保持耐心,即使患者发音不清也不要打断,等其说完再用温和的语气重复正确发音,比如患者说 “水” 发音模糊,可回应 “你是想要‘水’吗?”,既纠正发音又给予鼓励。看电视时是练习短句的好时机,选择患者熟悉的节目,每当出现简单台词时,暂停画面让患者跟读,比如广告中的 “早上好”“谢谢”,每天练习 10 分钟,逐步提升言语清晰度。
用餐后的半小时是进行吞咽功能强化的理想时间。准备一杯温水,让患者坐直身体,低头含一口水(约 5 毫升),仰头稍微抬高下巴,像吞咽药丸一样用力做吞咽动作,注意观察其喉结是否有上下移动,这个动作能增强吞咽肌群力量。如果患者容易呛水,可改用稠厚流质,比如将米粉加入水中调制成稍稠的液体,降低误吸风险。训练后让患者做几次深呼吸,用鼻子深吸气,再通过嘴巴缓慢呼出,重复 5 次,帮助放松喉部肌肉。
睡前的放松训练能缓解一天的肌肉紧张。用温热的毛巾(约 40℃)敷在患者颈部,覆盖喉结部位,每次 10 分钟,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吞咽时的肌肉僵硬。之后让患者做简单的哼鸣练习,闭口发出 “嗯” 的声音,从低音调逐渐升高,持续 1 分钟,这个动作能协调声带运动,改善发声功能。最后帮患者按摩面部肌肉,用指腹从嘴角向耳前轻轻推揉,每侧 10 次,放松面部肌群,为第二天的训练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训练都应在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时进行,每次 15-20 分钟为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训练中出现频繁呛咳、呼吸困难或头晕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家人要记录患者的进步,哪怕是能多咽一口食物、多发出一个清晰音节,都是值得肯定的成果。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训练,如同涓涓细流,坚持下去就能汇聚成恢复健康的强大力量,帮助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李艳艳 洛阳市孟津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管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