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期:抓住黄金节点,打响视力保卫战

2024-10-11 12: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峻,如同一颗不容忽视的 “健康炸弹”,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未来。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超半数,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更是呈阶梯式上升。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可能对其未来职业选择设下重重障碍。因此,打响青少年视力保卫战,刻不容缓!而防控近视,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各个黄金节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幼儿期(0 - 6 岁):视觉发育奠基期 
0 - 6 岁堪称儿童视觉发育的 “黄金关键期”,此时孩子的眼球宛如一张白纸,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新生儿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自带宝贵的 “远视储备量”,这可是预防近视的天然 “护盾”。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眼轴变长,远视度数慢慢降低,向正视过渡。若在这一时期过度近距离用眼,如过早接触电子屏幕,就会加速消耗远视储备,大大增加近视风险。 

为守护好孩子这一时期的视力,家长需为孩子营造健康的视觉环境。房间采光要充足,避免强光直射。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玩具,保证阅读与玩耍距离。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0 - 3 岁婴幼儿应坚决杜绝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 - 6 岁幼儿也应尽量少用。此外,每天应确保孩子有 2 - 3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沐浴阳光,让眼睛充分放松。 

学龄前期(6 - 9 岁):近视萌芽预警期 
孩子步入小学,学业任务逐渐加重,用眼负担明显增加,这一阶段成为近视的高发 “萌芽期”。长时间近距离读写、不正确的坐姿、不良的用眼习惯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近视的 “导火索”。加之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若缺乏家长与老师的引导,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近视危机。 

学校与家庭应携手为孩子筑牢视力防线。学校要严格落实眼保健操制度,引导孩子养成 “一尺一拳一寸” 的正确读写姿势,即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合理安排课程与课间休息,督促孩子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缓解眼疲劳。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视力变化,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一旦发现孩子有视物凑近、眯眼等异常情况,务必及时就医。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作业时间,避免过度用眼。 

学龄期(9 - 18 岁):近视防控攻坚期 
9 - 18 岁,随着学业压力的陡然增大,孩子的用眼时间大幅增长,这一阶段成为近视防控的关键 “攻坚期”。尤其是青春期(12 - 18 岁),身体生长发育迅速,眼轴也可能随之快速增长,导致近视度数急剧加深。此时,若不能及时干预,近视很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有效防控近视,孩子自身要增强护眼意识,严格遵循 “20 - 20 - 20” 原则,即近距离用眼 20 分钟,向 20 英尺外(约 6 米)远眺 20 秒以上。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证每天至少 2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饮食方面,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C、E 以及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等,为眼睛提供充足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 10 小时,初中生不低于 9 小时,高中生不低于 8 小时。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协作。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避免过度刷题与熬夜学习。改善教室照明环境,确保光线柔和、均匀。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状态,避免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孩子用眼过度。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 1 小时。定期带孩子复查视力,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调整近视防控方案,如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采取角膜塑形镜等干预措施。 

近视防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 “持久战”。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期,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紧密携手,形成强大合力。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用眼榜样,关注孩子视力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用眼环境。社会各界应积极宣传近视防控知识,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氛围。只有抓住每一个黄金节点,精准施策,才能有效防控青少年近视,让孩子们拥有明亮的双眸,去拥抱更加光明的未来。 

(武守冬 台前县孙口镇卫生院 眼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