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内科抗疲劳:告别疲惫,重塑活力人生

2025-07-23 08: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疲劳如影随形,成为困扰众多人的顽疾。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不仅影响工作与生活效率,更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而中医内科在抗疲劳领域,有着独特且成效显著的方法,为人们摆脱疲惫、重焕活力带来希望。

中医认为,疲劳虽表象在外,但根源于体内脏腑气血的失衡。当人体长期承受过大压力、过度劳累或作息不规律时,脏腑功能便会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引发疲劳感。例如,长期的熬夜会伤及肝脏,导致肝血不足,无法滋养双目与筋脉,出现眼干、目眩、肢体酸软等疲劳症状;思虑过度则易耗伤心脾,使心血亏虚、脾气虚弱,表现为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身体倦怠无力。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疲劳,中医内科采取辨证论治的策略。对于肝郁气滞型疲劳,多因情绪压抑、长期焦虑所致,患者常伴有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状。此时,中医会运用疏肝理气之法,选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进行调理。方中柴胡、香附等药物能疏肝解郁,川芎、芍药等活血行气,帮助恢复肝脏的疏泄功能,使气机通畅,疲劳感自然减轻。

若是心脾两虚引发的疲劳,常见症状有失眠多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等。归脾汤是不错的选择,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定志,诸药合用,补益心脾,气血充足后,人体的精力也随之恢复。

肾虚也是疲劳的常见诱因,尤其是长期劳累或年老体弱者。肾阳虚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右归丸可温补肾阳;肾阴虚者则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通过补肾,增强身体的元气,缓解因肾虚导致的全身性疲劳。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内科还常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来抗疲劳。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如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针刺或艾灸此穴,可强健脾胃、调和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三阴交穴能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对因脏腑失调引起的疲劳有良好疗效。推拿则能放松肌肉、舒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专业的推拿师运用揉、捏、按等手法,作用于背部、肩颈等疲劳易聚集的部位,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使人身心舒畅,疲惫感顿消。

在日常养生方面,中医倡导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与自我修复,是缓解疲劳的关键。饮食上,适量食用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百合等,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血生成。

同时,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中医推崇的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动作舒缓,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这些运动可调节呼吸、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中医内科抗疲劳,是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和顺、脏腑安宁。它不仅仅是缓解一时的疲惫症状,更是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提升机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让我们借助中医内科的智慧与力量,告别疲惫不堪的生活,重塑充满活力的人生,以健康的体魄与昂扬的精神,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张玉翠 新乡市中医院 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