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易疲劳,没精神?中医内科的补气养血提升活力指南

2024-09-18 10: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常被易疲劳、没精神的状态困扰。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工作学习稍久就困倦难支,生活仿佛被一层倦怠的阴霾笼罩。其实,从中医内科的角度来看,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在作祟,而通过补气养血的调理方法,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重焕生命活力。

一、中医视角:气血与疲劳的关联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则有濡养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时,身体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思维敏捷。一旦气血不足,身体就像失去动力的机器,容易出现疲劳、没精神的症状。

导致气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长期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大量消耗气血;饮食不规律或营养不均衡,脾胃无法运化足够的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久病不愈、失血过多,也会使气血亏虚;情绪长期抑郁或焦虑,影响脏腑功能,同样会阻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二、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的调理方案

(一)中药调理

1. 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气短懒言、肢体倦怠乏力等。经典方剂八珍汤是很好的选择,其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若患者伴有明显的心悸、失眠症状,可在八珍汤基础上加用酸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之品;若食欲不振,可加入木香、砂仁等理气醒脾药物,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药物吸收。

2. 心脾两虚型:除了疲劳、没精神外,还伴有心慌、健忘、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归脾汤是治疗该证型的代表方剂,方中白术、当归、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等药物,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临床应用时,若患者月经量多且色淡,可增加阿胶、艾叶炭等养血止血之药;若神疲乏力明显,可加大黄芪、人参的用量,增强补气之力。

(二)针灸推拿

1. 针灸: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关元为任脉穴位,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气海可补气益气;血海、三阴交则能养血活血。针刺时,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一般留针20 - 30分钟,每周进行2 - 3次治疗。

2. 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常见的推拿部位有背部膀胱经和督脉,手法包括推法、揉法、按法等。例如,用手掌沿背部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推揉,以皮肤微微发热为度,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按揉腰部肾俞穴,能补肾益气,增强身体活力。此外,还可以按摩头部的百会、神庭等穴位,缓解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

三、日常调养:助力气血恢复

(一)饮食调养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直接食用,也可与桂圆、银耳等一起炖煮成汤;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合气血不足、心悸失眠者;黑芝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可将其磨成粉,加入粥中食用;猪肝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是补血的佳品,可做成猪肝汤、炒猪肝等菜肴。此外,还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

(二)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方式。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调节身心,促进气血流通;八段锦的每一式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可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瑜伽则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法,拉伸肌肉、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活力。每周坚持运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对改善气血不足、缓解疲劳有显著效果。

(三)作息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气血的恢复至关重要。中医认为,夜间是人体气血休息和调养的时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学习,适当进行休息和放松。例如,工作间隙可以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身体的疲劳;中午适当午休,能补充精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易疲劳、没精神虽然看似是小问题,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中医内科的补气养血调理,结合日常的饮食、运动和作息调养,从根本上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就能重新找回充满活力的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李玉良 新华李玉良中医内科诊所)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