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肩膀抬不起来就是肩周炎?可能是肩袖损伤,两者区别要分清

2025-07-22 13: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肩膀疼得抬不起来,是不是得了肩周炎?”很多人出现肩膀活动受限、疼痛时,都会先想到“肩周炎”,甚至自行锻炼、贴膏药,结果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来越疼。其实,肩膀抬不起来的常见原因有两种——肩周炎和肩袖损伤,两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相反,搞错了可能加重损伤。学会区分这两种疾病,才能少走弯路。
一、先明白:肩膀的“两个关键结构”
肩膀是人体活动最灵活的关节,主要依赖两个结构:
- 肩袖肌群:由4块小肌肉组成,像“袖口”一样包裹肩关节,负责肩膀的抬举、旋转,是肩膀活动的“动力来源”,容易因磨损、外伤撕裂。
- 肩关节囊:包裹肩关节的“密封袋”,里面有关节液,起到润滑作用。肩周炎就是这个“袋子”发生粘连、僵硬,导致活动受限。
简单说,肩袖损伤是“动力系统坏了”(肌肉撕裂),肩周炎是“活动轨道卡壳了”(关节囊粘连)。两者都可能导致肩膀抬不起来,但本质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二、肩周炎和肩袖损伤,3个核心区别要分清
(一)疼痛特点:肩周炎“越动越疼”,肩袖损伤“特定角度疼”
1. 肩周炎的疼痛
- 疼痛范围广:整个肩膀周围都疼,从肩关节到上臂,甚至到肘部,说不清具体痛点。
- 活动时加重:无论是抬胳膊、梳头、穿衣服,只要动肩膀就疼,越用力越疼,甚至晚上睡觉压到肩膀会疼醒。
- 怕冷:肩膀怕风吹,受凉后疼痛明显加重,热敷后会暂时缓解。
2. 肩袖损伤的疼痛
- 痛点明确:多在肩膀外侧(肱骨大结节附近,即肩膀最突出的骨头处),按压时疼痛明显。
- 特定角度疼:抬胳膊到60°-120°时最疼(如举胳膊够高处的东西),低于60°或高于120°时疼痛减轻,甚至不疼。
- 发力时加重:拎重物、举东西时疼痛明显,而不动时可能不疼,夜间疼得相对较轻(除非损伤严重)。
例如,有人想抬手梳头,刚抬到耳朵高度就疼得停下,这可能是肩袖损伤;若从抬起到放下全程都疼,且找不到具体痛点,更可能是肩周炎。
(二)活动受限:肩周炎“全方向受限”,肩袖损伤“抬举无力”
1. 肩周炎的活动受限
- 全方向都动不了:不仅抬胳膊困难,往外展(如打开双臂)、往后背(如扣内衣扣)也受限,就像肩膀被“冻住”一样,医学上称为“冻结肩”。
- 自己动、别人帮着动都疼:无论是自己抬胳膊,还是别人帮着抬(被动活动),都会疼,且活动范围明显变小。
2. 肩袖损伤的活动受限
- 主要是抬举无力:自己抬胳膊困难(因为肌肉撕裂,用不上力),但别人帮着抬时,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被动活动不受限)。
- 转动更疼:做拧毛巾、投掷动作时,肩膀外侧疼痛加重,因为这些动作需要肩袖肌肉发力。
比如,有人自己抬胳膊只能到肩膀高度,别人帮着抬能举过头顶,可能是肩袖损伤;若自己抬和别人帮着抬都只能到胸前,就是肩周炎的典型表现。
三、搞错了后果严重:肩周炎要“动”,肩袖损伤要“静”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治疗原则完全相反,错治可能加重病情:
- 肩周炎的治疗:需“主动锻炼”
肩周炎的核心是关节囊粘连,治疗关键是通过拉伸、活动“撕开粘连”。医生会建议做“爬墙运动”(面对墙,手指沿墙面向上爬)、“钟摆运动”(弯腰让胳膊像钟摆一样晃动),每天坚持10-15分钟,配合热敷、理疗,多数人1-2年可自愈。
- 肩袖损伤的治疗:需“减少活动”
肩袖损伤是肌肉撕裂,过度活动会让撕裂加重。轻度损伤可通过休息、外用抗炎药膏、口服止痛药缓解,同时避免抬重物、过肩动作;严重撕裂(如完全断裂)需要手术缝合,术后还需固定肩膀4-6周,让肌腱愈合,过早活动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例如,肩袖损伤患者若按肩周炎“爬墙锻炼”,会让撕裂的肌腱进一步磨损,从部分撕裂变成完全断裂,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肩膀抬不起来,别想当然当成“肩周炎”。记住:肩周炎是“关节冻住了,需要活动”,肩袖损伤是“肌腱撕裂了,需要休息”。分不清时,宁可不盲目锻炼,先就医检查——正确的诊断,比任何治疗都重要。毕竟,肩膀的灵活与健康,关乎日常的每一个动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吕露露 沈丘县人民医院 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