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常见眼底病的症状、防治措施大揭秘​

2022-08-06 08: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窗口,眼底则是窗口的 “成像核心”,由视网膜、视神经乳头、黄斑区等构成。这些部位病变不仅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因眼底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待症状显著时病情多已较重。因此,了解常见眼底病症状,掌握防治措施,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常见眼底病的典型症状​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或仅轻微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病情进展后,视网膜血管渗漏、出血,视力急剧下降、视物模糊,眼前似有红雾。累及黄斑区时,会出现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有暗点,不及时治疗可能失明。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该病多见于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是导致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分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病变进展较缓,早期患者视力轻度下降,看东西需更亮光线,病情发展后视野中心出现模糊暗点。湿性病变起病较急,患者会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如直线看起来变弯曲,视野中心黑影且范围逐渐扩大。

3.视网膜脱离​

这是一种紧急且严重的眼底病。发病前患者可能出现眼前闪光感,像有闪电划过,同时伴有大量飞蚊症,眼前仿佛有无数小虫子飞舞。视网膜脱离发生后,患者会感觉视野某一区域出现黑影,且黑影逐渐扩大,视力急剧下降。若累及黄斑区,会导致中心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4.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该病。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眼底检查时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病情进展后,视网膜出现出血、渗出,患者会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视乳头水肿,导致视力急剧恶化。

常见眼底病的防治措施​

1.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定期眼底检查是早期发现和防治眼底病的关键。普通人群建议每 1-2 年检查一次;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检查,之后每年一次,已有病变则每 3-6 个月一次;高血压患者每年检查一次;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检查一次,有家族黄斑变性病史者更要注意。

2.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许多眼底病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控制好基础疾病能降低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坚持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脂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必要时服用降脂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A、C、E、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鸡蛋、鱼类等,这些营养有助于保护眼底健康。同时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

科学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用眼 40 分钟左右休息 5-10 分钟,可远眺、闭目养神缓解眼疲劳。不在昏暗环境下看书、看电子设备,保持正确用眼姿势。​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增加眼底病发病风险;过量饮酒影响血压和血糖稳定,对眼底健康不利,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4.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和眼底病变​

确诊基础疾病后,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病情稳定。出现眼底病变时,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激光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等方式治疗;视网膜脱离需尽快手术复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根据类型选择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等。

5.加强眼部防护​

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眼部防护,避免外伤。进行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或从事可能伤害眼部的工作时,佩戴防护眼镜。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风险。​

眼底病种类多、病情复杂,但只要了解典型症状,掌握科学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保护眼底健康,避免视力严重受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眼底健康,守护清晰 “视” 界。

(高瑞新 沧州市中心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