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改善震颤、僵硬症状

2025-07-24 12: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以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僵硬等症状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与危害 
帕金森病的症状多样,其中震颤和僵硬最为典型。震颤多从一侧上肢开始,表现为静止时手指不自主地搓丸样动作,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肌肉僵硬则使患者感觉肢体活动不灵活,如同被束缚,面部肌肉僵硬还会导致表情呆板,出现 “面具脸”。 

除了震颤和僵硬,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迟缓,如起身、走路、转身等动作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容易跌倒;以及便秘、睡眠障碍、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心理上的压力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精神问题。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治疗 
西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运动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药物有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能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有效改善震颤、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疗效减退、异动症等副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则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有震颤的患者,对无震颤的患者不推荐应用,主要副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脑深部电刺激术。该手术通过在大脑特定部位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调节脑内异常的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症状。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且费用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辨证施治 
中医将帕金森病归为 “颤证”“痉证” 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浊阻络、风阳内动等是其主要病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震颤较剧、肢体僵硬、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治疗以滋补肝肾、育阴息风为主,常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枸杞、菊花、熟地等滋补肝肾之阴;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平肝息风,缓解震颤和僵硬。 

气血不足型患者常见震颤较轻、肢体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症状,治疗宜益气养血、息风通络,可选用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等养血活血;天麻、钩藤等息风止颤,使气血充足,筋脉得养。 

痰浊阻络型患者多有肢体僵硬、震颤、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等表现,治疗以化痰通络、息风止颤为主,常用导痰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天麻、钩藤等息风通络,改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能够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在疾病早期,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增加西药用量,同时继续服用中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对于使用左旋多巴出现异动症的患者,在调整西药剂量的同时,配合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中药,能有效减轻异动症的症状。对于有睡眠障碍、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患者,中医的调理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推拿则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肢体活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与康复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与康复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也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便秘等症状。患者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方式,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家人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料,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帕金森病虽然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科学的护理与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震颤、僵硬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李雪虎 襄城县中医院 脑病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