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防治:中西医结合如何护好你的 “心”?

2025-03-20 10: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而冠心病作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显示,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 1300 万,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单纯依靠中医或西医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模式,正为守护心脏健康开辟出一条新的有效路径。 

冠心病在西医中被定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 “胸痹”“心痛” 范畴,其发病与 “气”“血”“痰”“瘀” 密切相关,如《金匮要略》中记载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强调了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是发病的重要病机。 

西医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急症处理上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谱检测等现代医学技术,可快速精准地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在治疗方面,西医以改善心肌供血、预防血管阻塞为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严重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治疗可迅速恢复血流,挽救濒危心肌。 

然而,西医治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手术治疗虽能解决局部血管问题,但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体进展,术后再狭窄的风险依然存在。此外,对于一些无典型症状的 “隐匿性冠心病”,西医检查有时难以早期发现,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中医防治冠心病注重整体调理,强调 “治未病” 和 “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其中桃仁、红花、丹参等药材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胸痛;对于痰浊痹阻型患者,选用温阳化痰、宽胸理气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通过化痰散结疏通经络;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生脉散合丹参饮调理,增强心脏功能。 

除了内服药物,中医特色疗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通过刺激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外治疗法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气功、太极拳等传统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血脂,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并非简单的 “中药加西药”,而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在急性发作期,西医的急救手段能迅速缓解症状、挽救生命,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快速扩张冠状动脉,吗啡能减轻剧烈胸痛,同时配合中药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可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在疾病稳定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体现其独特价值。例如,在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的同时,加用山楂、决明子、何首乌等中药,既能增强降脂效果,又能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对于术后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可改善微循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冠心病患者的年复发率降低 30% 以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预防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中西医结合在一级预防(未病先防)和二级预防(既病防变)中均有丰富策略。在饮食调理方面,西医强调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中医则根据体质推荐食疗方案,如阳虚体质者可多食用羊肉、生姜等温阳食物,痰湿体质者宜选用薏米、茯苓等健脾化痰食材。 

运动干预上,西医建议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中医则主张 “动静结合”,如清晨练习八段锦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 等动作,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又能避免过度运动对心脏的负担。此外,中医的情志调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与西医的心理干预相结合,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精神因素对心脏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患者应定期进行西医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根据中医辨证调整治疗方案;在服用中药期间,需告知医师正在使用的西药,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慢性病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西药改用中药,以免引发病情波动。 

心脏是生命的 “发动机”,护心之路需要科学与智慧同行。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既吸收了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和急症处理优势,又融合了中医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精髓,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守护。从定期体检、规范用药到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心脏健康。让我们携手中西医智慧,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生命在健康的律动中绽放光彩。 

(万纪龙 襄城县中医院 脑病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