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遗症?科学训练帮你恢复正常进食

2023-05-19 08: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卒中,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被称为 “中风” 的疾病,如同一位不速之客,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除了常见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外,吞咽困难也是脑卒中后极易出现的一种后遗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大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重新找回正常进食的快乐。 

脑卒中为何会导致吞咽困难 
人的吞咽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脑干、脑神经等多个部位精密协作的复杂过程。当脑卒中发生时,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负责吞咽功能的神经中枢或通路受到损伤,就会引发吞咽困难。 

从医学角度来说,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属于神经性吞咽障碍。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有的患者会出现进食时呛咳,食物容易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喉部肌肉协调功能下降,无法有效关闭气道;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吞咽费力,食物在口腔或咽喉部滞留,难以顺利进入食道,这可能是由于口腔肌肉运动减弱或食道入口处肌肉松弛不良所致。 

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约 30%-65% 的脑卒中患者会在急性期出现吞咽困难,其中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随着病情的恢复而逐渐缓解,但仍有 10%-20% 的患者会遗留长期的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及时关注并干预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至关重要。 

吞咽困难的潜在危害 
吞咽困难看似只是进食方面的问题,但其背后隐藏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首先是营养不良。由于患者进食困难,无法正常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长期下来会导致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进程,还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其次是误吸性肺炎。当食物或唾液误入气管时,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误吸性肺炎可能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性肺炎的概率是普通脑卒中患者的 3-5 倍。 

另外,吞咽困难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患者可能会因为无法正常进食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与人交流,进而影响其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吞咽功能的评估方法 
要想对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进行有效的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准确评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步评估方法。让患者取坐位,饮用 30 毫升温水,观察其吞咽情况。根据患者的表现分为 5 级:Ⅰ 级为能顺利一次性将水咽下;Ⅱ 级为分两次以上咽下,无呛咳;Ⅲ 级为能一次性咽下,但有呛咳;Ⅳ 级为分两次以上咽下,且有呛咳;Ⅴ 级为频繁呛咳,不能将水全部咽下。级别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差,发生误吸的风险也越高。 

吞咽造影检查则是诊断吞咽困难的 “金标准”。通过让患者吞食含有造影剂的食物,在 X 线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物从口腔到食道的整个吞咽过程,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食物在口腔内的运动、咽喉部的协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误吸、食物滞留等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医生将纤维内镜经鼻腔插入咽喉部,直接观察吞咽时咽喉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评估吞咽功能。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 X 线,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或无法进行吞咽造影检查的患者。 

科学训练方法助恢复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科学合理的训练是促进功能恢复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口腔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患者可以进行鼓腮、伸舌、舌头左右运动、上下运动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 5-10 秒,重复 10-15 次,每天训练 3-4 组。通过这些训练,能够提高口腔对食物的搅拌和运送能力,为顺利吞咽打下基础。 

空吞咽训练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患者在不进食的情况下进行反复吞咽动作,每次吞咽后可以做一次空咽,这样可以帮助清除咽喉部的残留食物,增强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建议每天训练 3-4 次,每次进行 10-15 次空吞咽。 

冰刺激训练是通过刺激咽喉部的神经,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用冰棉签轻轻刺激患者的软腭、腭弓、咽喉壁等部位,每次刺激 3-5 秒,休息 30 秒后再进行下一次刺激,每次训练进行 10-15 分钟,每天 2-3 次。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呕吐。 

对于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可以进行球囊扩张训练。通过将球囊导管插入食道入口处,充气后缓慢牵拉,以扩张食道入口,改善吞咽功能。这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球囊的大小和扩张的力度。 

除了上述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训练,如呼吸训练。通过练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与吞咽的协调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患者可以每天进行 2-3 次呼吸训练,每次 10-15 分钟。 

饮食调整与日常护理 
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合理的饮食调整和日常护理也同样重要。 

饮食调整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食物。对于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如软米饭、煮烂的面条、鸡蛋羹等,这些食物容易咀嚼和吞咽,不易引起呛咳;对于中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建议选择稠厚流质食物,如米糊、藕粉、稠粥等,可以通过添加增稠剂来调整食物的稠度,使其更容易控制;对于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则需要通过鼻饲管进食,以保证营养的摄入,避免误吸。 

进食时的姿势也有讲究。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以减少食物误入气管的风险。进食速度要缓慢,每口食物的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小汤匙的 1/3-1/2 为宜,待前一口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进食下一口。 

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和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卧床的患者,进食后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 30 分钟以上,避免立即平卧,防止食物反流。 

家属和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食氛围。在患者进食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情况,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拍背、清理口腔等。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强度,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时间。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呛咳加重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休息后再继续。 

定期复查评估也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患者每 2-4 周进行一次吞咽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和饮食计划。如果患者的吞咽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康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总之,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但并非无法克服。通过及时的评估、科学的训练、合理的饮食调整以及精心的日常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逐步恢复吞咽功能,重新享受正常进食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让我们共同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健康,为他们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王秀娟 郏县中医院 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