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家人如何科学照顾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这些细节别忽略

2023-10-13 13: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卒中康复期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患者每一步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家人科学细致的照护。据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的家庭护理能使患者功能恢复速度提升 4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60%。作为患者最亲密的守护者,掌握专业照护知识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更能为其重建生活信心筑牢根基。

饮食调控:搭建康复的营养基石
脑卒中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精准到 “克” 的科学配比。每日食盐摄入量必须严格控制在 5 克以内,大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容量,过量摄入会直接加重脑血管负担。烹饪时应优先选择橄榄油、茶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每日总量不超过 25 克,同时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

蛋白质的补充要遵循 “优质低量” 原则,鸡蛋、深海鱼、去皮禽肉是理想选择,每日摄入量约为每公斤体重 0.8-1.0 克。例如 60 公斤的患者,每日应摄入 50-60 克蛋白质,可分三餐均匀分配。新鲜蔬菜每日需达到 500 克以上,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如菠菜、西兰花等富含叶酸的品种,能有效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家属需掌握 “稠厚流质” 制作技巧。将米饭煮至软烂后用破壁机打成泥状,加入蔬菜碎和肉末制成营养糊,温度控制在 38-40℃为宜。喂食时采取 30° 半坐位,每口量不超过 20 毫升,喂食后保持原体位 30 分钟,防止误吸引发肺炎。

用药管理:构建精准的治疗屏障
家庭药箱的管理需要建立 “可视化” 系统。准备分格药盒标注早中晚剂量,将药物与三餐时间绑定,例如早餐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晚餐时搭配他汀类药物。每种药物需单独记录服用日志,包括日期、时间、剂量及不良反应,每周与主治医生同步一次。

高血压患者需配备电子血压计,每日固定时段测量两次(晨起空腹、睡前),记录时需标注测量体位(坐位 / 卧位)。当血压波动超过基础值 20mmHg 时,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调整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糖尿病患者要严格监测餐前血糖,保持在 7.0mmol/L 以下,避免低血糖诱发二次卒中。

抗凝药物使用期间需格外警惕出血风险,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黑便等症状。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异常,立即测量血压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携带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前往医院,为急诊救治提供关键信息。

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恢复方案
肢体功能训练应遵循 “循序渐进” 原则,从床上被动活动开始,每 2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进行关节屈伸训练,每个动作保持 10 秒,重复 5-10 次。当患者能自主坐起后,可借助床边护栏进行坐位平衡练习,每次保持 5 分钟,逐渐延长至 15 分钟。

语言功能恢复需从单音节开始,家属可制作图文卡片,每天进行 15 分钟命名训练。鼓励患者用简单词汇表达需求,即使发音不清也应耐心回应,避免替患者说话。吞咽训练可通过冰棉签刺激咽喉部,每日 3 次,每次 10 分钟,促进吞咽反射恢复。

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强度,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超过静息状态 20 次 / 分)、呼吸急促或肢体疼痛时,应立即停止训练。每次康复训练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每日累计不超过 2 小时,穿插在三餐后 1 小时进行,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训练。

心理照护:重建精神的支撑体系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达 30%-50%,家属需警惕患者情绪变化。当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沉默寡言等表现时,应主动陪伴聊天,每天安排 30 分钟倾听时间,允许患者表达负面情绪。可通过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展示家庭相册等方式唤起积极记忆,减少孤独感。

为患者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如 “今天独立完成穿衣”“能说出 3 个物品名称” 等,每完成一个目标就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日常活动,如协助择菜、整理衣物等,增强自我价值感。当患者出现急躁情绪时,家属要保持耐心,避免说 “你怎么这么笨” 等否定性语言,改用 “你比昨天进步了” 等鼓励性话语。

家属自身的心理调节同样重要,长期照护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可寻求社区志愿者帮助,每周安排 2-3 小时休息时间。加入脑卒中患者家属互助群,与其他家属交流经验,获取情感支持,避免独自承受心理压力。

并发症预防:筑牢健康的防护网
压疮预防的关键在于 “勤翻身、善护理”,使用气垫床并每 2 小时变换体位,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法,避免拖拽动作损伤皮肤。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用温水每日擦拭皮肤,尤其注意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涂抹润肤霜防止干燥开裂。

肺部感染预防需每日进行体位引流,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轻拍背部促进排痰,拍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每次 5 分钟。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训练,用吸管吹水杯中的水,每日 3 次,每次 10 分钟,增强肺功能。

尿路感染多见于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需用碘伏消毒尿道口 2 次,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每 4 小时开放一次。观察尿液颜色和量,若出现浑浊、异味或血尿,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环境改造:打造安全的生活空间
居家环境调整要遵循 “无障碍” 原则,在卫生间安装扶手和防滑垫,马桶旁放置助行器,淋浴时使用浴凳。卧室床高以患者坐在床边双脚能自然着地为宜,床旁保留 80 厘米宽通道,夜间开启地脚灯,避免强光刺激影响睡眠。

清除家中障碍物,将电线收纳固定在墙面,地毯边缘用胶带固定防止绊倒。常用物品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高度(60-150 厘米),餐具选择宽边防滑碗、带吸管的杯子,减少用餐困难。为患者准备防滑拖鞋,鞋底纹路深度不小于 2 毫米,避免穿塑料拖鞋。

建立家庭急救预案,在显眼位置张贴紧急联系人电话,包括主治医生、最近医院急诊电话。准备急救包,包含血压计、血糖仪、硝酸甘油等物品,每月检查一次药品有效期。定期进行急救演练,确保家属能准确测量血压、血糖,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操作。

脑卒中康复是一场持久战,家人的科学照护如同患者的 “第二套免疫系统”。从精确到克的饮食配比,到分秒不差的用药管理,再到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每个细节都承载着康复的希望。当患者能独立迈出第一步、清晰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的付出都将化为生命重启的力量。记住,专业的照护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用科学与耐心,为患者搭建通往健康生活的桥梁。

(王秀娟 郏县中医院 康复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