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癌术后吞咽困难?这些简单训练助你改善

2025-04-03 09: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经历胃癌手术的患者,术后有时会面临吞咽困难这一困扰,它不仅影响进食的愉悦感,还可能干扰营养的正常摄取,进而影响身体恢复。不过别担心,一些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能够助力改善这一状况,帮助患者重新享受美食,迈向康复之路。

一、了解吞咽困难成因,开启改善之旅

胃癌手术涉及胃部及周围组织的操作,术后吞咽困难的出现有多种缘由。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可能对食管与胃部连接部位,也就是贲门,造成一定的牵拉、损伤,使得贲门的正常开闭功能受阻,食物通过时就没那么顺畅了。另一方面,术后胃肠功能处于恢复期,胃肠蠕动减缓、消化液分泌失调等,都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出现炎症、痉挛,进而加重吞咽的不适感。再者,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身体机能下降,吞咽相关的肌肉群,如舌肌、咽喉肌等,因缺乏锻炼而力量减弱,也会造成吞咽困难。知晓这些原因,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应对。

二、口腔肌肉操,唤醒沉睡“动力肌”

口腔是吞咽的起始关卡,强化口腔肌肉力量对改善吞咽困难至关重要。首先是唇部运动,像吹气球这个简单动作,每天可以进行3-5组,每组吹5-10次。鼓起腮帮,尽力吹气,感受唇部肌肉的紧绷与收缩,这能锻炼唇部的闭合力,让食物在口腔内不易外漏,为后续顺利吞咽奠定基础。

接着是舌部运动,将舌头尽量向前伸出,维持5秒钟后再缓慢收回,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还可以用舌尖沿着牙齿内外侧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5-10圈,锻炼舌肌的灵活性与力量,使其在搅拌食物、推送食物至咽喉时更加得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日积月累,就能让口腔肌肉重新焕发生机,为吞咽提供有力保障。

三、吞咽训练操,打通进食“高速路”

1.吞咽口水练习

这是最基础也最易操作的吞咽训练。患者安静坐好,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多次吞咽口水,每次吞咽间隔3-5秒,连续吞咽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5组。吞咽口水过程中,咽喉部肌肉、食管上段肌肉等都会参与其中,反复练习能帮助这些肌肉找回“工作节奏”,熟悉吞咽动作,减轻吞咽时的异物感与阻滞感。

2.空吞咽与交替吞咽训练

在进行吞咽口水练习基础上,增加空吞咽训练,即每隔几分钟,做一次快速有力的空吞咽,模拟进食吞咽动作,每天空吞咽20-30次。交替吞咽则是先空吞咽一次,紧接着喝一小口水吞咽,如此交替进行10-15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这种有节奏的交替训练,能使吞咽相关肌肉得到持续、适度的锻炼,强化肌肉记忆,让真正进食时的吞咽更加流畅。

四、呼吸与吞咽协同训练,破解反流“谜题”

胃食管反流是导致胃癌术后吞咽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呼吸与吞咽的协同技巧,有助于缓解反流,改善吞咽状况。患者先深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在吞咽口水或少量食物的瞬间,屏住呼吸2-3秒,之后缓慢呼气。这一过程中,屏住呼吸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同时让食物在食管内顺利下行。每天练习3-5组,每组进行5-10次吞咽操作,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明显感受到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的减轻。

五、姿势调整,优化吞咽“航道”

正确的进食姿势对减轻吞咽困难同样功不可没。患者进食时,应尽量采取坐姿,上身挺直,微微前倾,头部略向下低,这种姿势能使食管处于相对垂直的状态,利用重力作用,让食物更顺畅地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避免躺着进食或半卧位进食,因为这样会使食管变弯曲,增加食物通过的难度,加重吞咽负担。如果患者身体较为虚弱,无法长时间保持坐姿,也可以使用可调节角度的病床,在进食时将床头抬高30-45度,达到类似坐姿的效果。

另外,进食结束后,不要立即平卧,保持坐姿或稍微活动一下,至少等待30分钟后再躺下,给食物足够的时间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消化,减少反流风险。

六、循序渐进的饮食策略,巩固训练成果

在配合训练的同时,合理的饮食安排能进一步助力吞咽困难的改善。术后初期,食物应以流食为主,如米汤、藕粉等,它们质地稀薄,容易通过食管,减轻吞咽压力。随着吞咽能力的改善,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像鸡蛋羹、烂面条等,增加食物的稠度,锻炼吞咽肌肉对不同质地食物的适应能力。

当吞咽情况较好时,再慢慢引入软食,如米饭煮得软一些、鱼肉剔骨后食用等,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加重吞咽困难。同时,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将食物充分嚼碎,每口食物的量也要适中,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吞咽梗阻。

胃癌术后吞咽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患者积极配合上述简单训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结合合理的饮食调整,就一定能够逐渐克服这一难题,让吞咽恢复顺畅,为身体康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重新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记住,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向健康迈进的一步,莫要灰心,曙光就在前方。

(王芳 河南省肿瘤医院 普外五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