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情志调养法

2024-09-15 09: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不仅与生理因素相关,情志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失调可导致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情志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而脏腑功能又受情志影响。长期的不良情志刺激,如愤怒、焦虑、忧愁等,可使肝气郁结、心火亢盛、脾失健运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瘀血阻滞,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例如,长期焦虑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过度悲伤则可能导致心血耗伤,心神失养。

三、中医情志调养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平衡理论

中医强调阴阳的动态平衡。情志调养旨在调整患者失衡的阴阳状态,使情绪趋于平和稳定。例如,对于阳亢型的急躁易怒患者,可通过滋阴潜阳的方法来平抑肝阳,缓解情绪。

(二)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五行学说中,情志与五脏相对应,且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利用情志相胜疗法,即以一种情志去纠正另一种过度的情志,可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对于因愤怒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患者,可通过适当的悲伤情绪引导来缓解其愤怒。

四、中医情志调养方法

(一)情志疏导

沟通倾诉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或医护人员交流内心的感受和困惑。通过倾诉,释放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给予理解、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疏导

运用心理学方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例如,引导患者正视疾病,避免过度恐惧和焦虑,认识到积极的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

(二)情志相胜疗法

悲胜怒

当患者因愤怒而病情加重时,可引导患者回忆一些悲伤的事情或观看一些悲剧影视片段,使其产生适度的悲伤情绪,从而抑制过怒。但要注意把握好度,避免过度悲伤损伤心肺。

喜胜忧

对于长期忧愁焦虑的患者,可通过一些欢乐的活动或有趣的事物来引发其喜悦之情。如组织患者参加文艺表演、游戏竞赛等,让患者在欢快的氛围中忘却忧愁,使气血通畅,心情愉悦。

(三)修身养性

冥想静坐

指导患者进行冥想静坐练习,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每天定时静坐,排除杂念,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如想象自己置身于宁静的自然景色中。通过冥想,可使身心放松,调节气血,平静情志。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培养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音乐、园艺等。在这些活动中,患者能够转移注意力,陶冶情操,舒缓情绪,同时也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结论

中医情志调养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情志疏导、情志相胜疗法、修身养性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情志调养方案,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李梦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