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守护脊柱健康

2024-04-18 20: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这类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疼痛的折磨,还面临着因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风险。因此,科学、细致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旨在全方位守护患者的脊柱健康。

一、疼痛管理

疼痛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最直观且难以忍受的症状。护理人员需密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及部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工具进行量化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止痛方案。非药物治疗方面,可通过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药物治疗则需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二、体位与活动指导

正确的体位摆放对于减轻骨折部位压力、促进愈合至关重要。患者应卧于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或侧卧,以减少对骨折椎体的进一步损伤。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同时使用软垫或气垫床增加舒适度。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如四肢关节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病情好转,逐步过渡到坐起、站立及行走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提重物,以免加重脊柱负担。

三、营养支持与补钙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根本原因在于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因此,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再次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适当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并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导致的高钙血症。

四、心理护理与康复教育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诉求,提供情感支持,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开展康复教育,讲解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强调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共同营造积极、乐观的治疗氛围。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定期为患者拍背促痰,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会阴部清洁,鼓励多喝水,预防尿路感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合理的体位与活动指导、充足的营养支持、细致的心理护理以及积极的并发症预防,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守护患者的脊柱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丽朋 郑州市中心医院 创伤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