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质疏松别只补钙!中医"肾主骨"调理3步法

2025-04-11 19: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质疏松,这个看似无声的骨骼“杀手”,常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来袭,带来骨折风险增加、疼痛等诸多困扰。很多人一提到防治骨质疏松,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但其实在中医理论里,有着更为系统且针对性的调理思路,尤其强调“肾主骨”这一核心理念,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医应对骨质疏松的三步调理法。

第一步:补肾填精——夯实骨骼根基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脏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骨骼的强弱。当肾精充足时,骨髓得以充盈,骨骼就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强健有力;反之,肾精亏虚,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就会失去支撑,变得脆弱稀疏,引发骨质疏松。

药物调理

诸多中药有着补肾填精的良效,像熟地黄,它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改善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等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症状;山茱萸,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对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筋骨不健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有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日常可用其泡水代茶饮,或是搭配其他药材煎煮,慢慢滋养肾脏,填补肾精。经典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补肾填精药物基础上配伍而成,能滋阴补肾,常用于肾阴亏损引发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腰膝酸软等症,对因肾阴虚导致的骨质疏松调理效果显著。

食疗辅助

饮食上,黑色入肾,可以多摄入一些黑色食物来助力补肾。例如黑豆,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可煮粥、磨豆浆饮用;黑芝麻,营养丰富,能补肝肾、润五脏,平时可以撒在粥里、凉拌菜中食用;还有核桃,形似大脑,却也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等功效,每天吃几个,既能解馋又能养生。通过这些食物的长期滋养,从日常饮食层面为肾脏补充营养,助力肾精的化生。

第二步:健脾益气——保障营养输送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即便肾精充足,若脾胃虚弱,无法有效地将摄入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运输至全身,包括骨骼所需养分的供给也会受阻,进而影响骨骼健康。只有脾胃健运,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气血,滋养脏腑、四肢百骸,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让补肾填精的效果得以更好地发挥。

药物运用

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要药,能健脾益肺、生津安神,对于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可通过炖汤等方式适量服用,增强脾胃功能;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常与其他药材配伍用于调理脾胃虚弱诸证,帮助改善消化吸收状况;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在煲粥、煮汤时加入,协助健脾祛湿,使脾胃运化功能顺畅。像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就是专门健脾益气的经典方剂,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问题,为骨骼健康营造良好的营养吸收内环境。

生活细节调整

除了药物和食疗,生活中也要注意养护脾胃。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免耗伤脾气;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减轻脾胃消化负担,让脾胃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运化工作,确保营养物质精准送达骨骼等身体各处。

第三步:强筋壮骨——直接助力骨骼

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些针对性强筋壮骨的方法,让骨骼更加坚韧。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对于骨骼而言犹如“锻炼肌肉”一般重要。传统功法中的八段锦,动作柔和连贯,如“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通过向上伸展手臂,拉伸身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对脊柱、肩颈等部位骨骼起到锻炼作用;太极拳,刚柔相济,在缓慢的动作转换中,带动全身骨骼关节活动,增强骨骼的灵活性与韧性,促进骨骼对钙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长期坚持练习,能有效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艾灸穴位

艾灸特定穴位也能起到强筋壮骨的功效。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艾灸此穴可温补肾阳、强健腰膝;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人体的保健要穴,艾灸它能调节脾胃功能、补中益气,增强体质的同时助力骨骼健康。每周定期进行艾灸,每次每穴15 - 20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有温热感为宜,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激发穴位经气,调养脏腑,强壮骨骼。

总之,面对骨质疏松,不能仅仅依赖补钙这一单一途径。中医从“肾主骨”出发,通过补肾填精夯实根基、健脾益气保障营养输送、强筋壮骨直接助力这三步调理法,多维度、全方位地呵护骨骼健康,让大家远离骨质疏松的威胁,享受稳健生活。

(盛俊杰 淅川县人民医院 骨科一病区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