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质疏松只能补钙?中医教你“补肾壮骨”调理法

2021-10-20 11: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现代医学通常建议通过补钙、补充维生素D、运动及药物治疗来改善骨质疏松。然而,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更为全面,认为其根本原因与“肾虚”密切相关,并提出“补肾壮骨”的调理方法。本文将从中西医角度分析骨质疏松的成因,并重点介绍中医的调理策略。

一、骨质疏松的现代医学认识

1.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患者的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引发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

2. 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年龄增长,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流失,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骨流失加速。②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缺乏时易导致骨质疏松。③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缺乏负重运动会导致骨量减少。④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会影响骨代谢。⑤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加速骨流失。

3. 西医的治疗方法

(1)补钙,每日建议摄入1000-1200mg钙(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

(2)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可通过日晒或补充剂获取。

(3)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雌激素替代疗法等。

(4)运动疗法,如步行、太极拳、抗阻训练等增强骨骼强度。

然而,单纯补钙并不能完全解决骨质疏松问题,因为骨骼的健康还与整体代谢、激素水平、血液循环等因素相关。这时,中医的“补肾壮骨”理念提供了更全面的调理思路。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1.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机

肾主骨,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即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提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肾精充足,骨骼才能强健;若肾虚,则骨髓不充,骨骼脆弱,易发骨质疏松。

此外,中医还认为骨质疏松与脾虚、肝郁、气血不足有关。脾虚,脾主运化,若脾虚则营养吸收不良,影响骨骼生长。肝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骨骼失养。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则骨髓不充,骨骼失去濡养。

2.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中医将骨质疏松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肾阳虚型: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宜温补肾阳。(2)肾阴虚型: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宜滋补肾阴。(3)脾肾两虚型:食欲不振、乏力、便溏,宜健脾补肾。(4)气滞血瘀型:骨痛固定、舌暗紫,宜活血化瘀。

三、中医“补肾壮骨”调理法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不仅注重补钙,更强调补肾、健脾、活血、调肝的综合调理。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选择以下经典方剂:(1)肾阳虚,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熟地等)。(2)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含熟地、山茱萸、山药等)。(3)脾肾两虚,归脾汤合六味地黄丸(补脾益肾)。(4)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

常用补肾壮骨中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增强骨密度;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续断:活血续筋,促进骨骼修复;淫羊藿:补肾阳,改善骨质疏松。

2. 食疗调理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以下食物有助于补肾壮骨:黑芝麻,补肾益精,富含钙和维生素E;核桃,补肾健脑,含Omega-3脂肪酸,有益骨骼;黑豆:补肾活血,富含蛋白质和钙;海参:补肾益精,富含胶原蛋白和钙。此外还有牛奶、虾皮等补钙佳品。推荐食疗方:

(1)黑豆核桃粥:黑豆50g、核桃30g、粳米100g,煮粥食用,补肾强骨。

(2)杜仲猪骨汤:杜仲15g、猪骨500g、枸杞10g,炖汤饮用,补肾壮骨。

3. 针灸与艾灸

针灸取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骨骼代谢。艾灸适用于肾阳虚者,可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温阳补肾。

4. 导引养生(运动疗法)

中医强调“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骨骼强度。推荐太极拳,缓慢柔和的动作可增强下肢力量,改善平衡。八段锦,特别是“两手攀足固肾腰”一式,可强健腰肾。五禽戏,模仿动物动作,锻炼全身骨骼肌肉。

5. 生活习惯调整

避免熬夜,熬夜伤肾,影响骨骼修复。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

戒烟限酒:烟酒会加速骨流失。

四、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

现代医学的补钙、药物治疗与中医的补肾壮骨相结合,能更全面地改善骨质疏松。例如补钙+补肾中药,既能补充钙质,又能改善肾虚导致的骨代谢问题。运动+导引养生,西医推荐抗阻训练,中医推荐太极拳,两者结合可增强骨骼和肌肉协调性。

五、总结

骨质疏松并非单纯缺钙,而是与肾脏功能、气血运行、脾胃吸收等多方面相关。中医的“补肾壮骨”理念强调从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食疗、针灸、运动等方法改善肾虚、脾虚等问题,从而增强骨骼健康。如果你有骨质疏松问题,不妨尝试中医调理,结合现代医学的补钙和运动建议,让骨骼更强健!

(陈日含 泉州市丰泽陈日含中医诊所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