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哪些人需要做乳腺钼靶?高危人群筛查时间频率全攻略

2023-06-12 12: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乳腺疾病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 “隐形杀手”,而乳腺钼靶检查作为国际公认的乳腺癌早期筛查 “金标准”,能在肿瘤萌芽阶段精准捕捉病变信号。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频繁检查,掌握筛查的 “时间密码” 和 “人群边界”,才能让这项检查发挥最大价值。

一、什么是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 X 线摄影技术,通过软组织成像能清晰显示乳腺内的钙化点、结节、结构紊乱等异常。其独特优势在于能发现直径小于 1 毫米的微小钙化 —— 这往往是早期乳腺癌(如导管内癌)的唯一表现,比超声、触诊更早发现病变,可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 30% 以上。

检查过程中,乳腺会被仪器轻轻夹压固定(约 10-20 秒),可能产生短暂酸胀感,但辐射剂量极低(单次检查辐射量约 0.7 毫西弗,相当于自然环境 3 个月的辐射量),无需过度担忧。

二、这几类人需要做乳腺钼靶

1. 乳腺癌高危人群

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如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患乳腺癌,或家族中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

既往有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病史者。

曾接受胸部放疗(如因淋巴瘤接受纵隔放疗)的女性。

月经初潮早(<12 岁)、绝经晚(>55 岁)、未生育或 35 岁后首次生育、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人群。

2. 40 岁以上普通女性

40 岁后女性乳腺组织逐渐萎缩,钼靶成像清晰度提高,能更准确识别病变。即使无任何症状或家族史,也建议将其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3. 出现异常症状者

乳房触及肿块、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

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结节,性质不明确需进一步鉴别时,需结合钼靶判断良恶性。

三、高危人群筛查时间与频率

1. 一般风险人群(40-74 岁)

筛查起始年龄:40 岁。

频率:每 1-2 年 1 次。研究表明,该频率可平衡筛查效益与辐射风险,既能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又避免过度检查。

终止时间:无明确上限,75 岁以上者可根据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由医生评估是否继续。

2.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家族遗传高危者:如一级亲属在 45 岁前患乳腺癌,建议从 3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钼靶检查,必要时联合乳腺磁共振(MRI)。

BRCA 基因突变携带者:25-30 岁开始,每年 1 次钼靶 + MRI 联合筛查,两种检查间隔 6 个月(如 3 月做钼靶,9 月做 MRI)。

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 / 小叶原位癌患者:治愈后每年 1 次钼靶检查,持续 10 年以上,期间需结合临床触诊和超声监测。

胸部放疗史者:放疗后 8 年开始筛查(但不早于 25 岁),每年 1 次钼靶 + MRI。

3. 特殊情况调整

绝经前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钼靶可能漏诊,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超声检查,提高检出率。

哺乳期女性如无异常症状,建议断奶后再做钼靶;若怀疑病变,需避开急性炎症期检查。

四、筛查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避开月经期,最佳时间为月经结束后 3-7 天,此时乳房胀痛减轻,腺体柔软,便于成像。

检查前准备:不穿连衣裙(需暴露胸部),去除胸前饰品;避免在检查前涂抹护肤品、爽身粉,以免干扰图像。

报告解读:钼靶报告常用 BI-RADS 分级评估风险(0-6 级),3 级及以下多为良性,需定期随访;4 级及以上需进一步活检明确诊断,不必过度恐慌,多数 4 级病变经病理证实为良性。

联合检查:钼靶并非万能,对致密型乳腺(年轻女性常见)的敏感性较低,需与超声、MRI 等互补,形成 “组合筛查” 方案。

五、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 1:“钼靶辐射大,会致癌”。单次钼靶辐射量远低于致癌阈值,合理筛查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误区 2:“做了超声就不用做钼靶”。超声擅长发现肿块,钼靶对钙化更敏感,二者不可替代。

误区 3:“没有症状就不用查”。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等到出现肿块时可能已进入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乳腺健康管理的核心是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主动掌握筛查节奏是对抗乳腺癌的 “主动防御”;对于普通女性,40 岁后定期钼靶检查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与其恐惧疾病,不如用科学筛查为健康 “上锁”—— 毕竟,在乳腺癌面前,早一步发现,就多一分胜算。

(郑洪波 永城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